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168 痛殺名門(2/3)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10322更新時間:2019-06-30 16:01:01

    如果這個楊琳安守鄉境、不作妄動,或是幹脆直接來投,沈哲子倒也不介意將之豎作一個典型禮待起來,若其人果有庶務之能,甚至不排除真正將之舉用起來。

    但也不知其人太蠢又或太精明,以這種方式來謀求與行台對話,這已經逾越了沈哲子的底線。眼下弘農還僅僅隻是關中外圍,沈哲子經營軍事多年,籌劃西征大事也這麽長的時間,怎麽可能會因這區區鄉賊阻撓便放軟姿態、謀求苟合!

    不要區區弘農楊氏,哪怕是眼下仍有大義在身的河內司馬氏,若是阻撓了他的大計,統統碾碎沒商量!

    這個楊琳寄望於以鄉勢軟作脅迫而達成一些政治目的,而沈哲子也的確需要一個目標來殺雞儆猴,告誡關中群賊尤其是盤踞於三輔之地的那些強梁武宗們,有人敢作死,他就敢將之埋葬!

    早在沈哲子到來之前,潼關各種軍事準備早已經極盡周詳,各軍整裝待發。至於弘農楊氏出麵串結鄉勢,算是一個不大不的變數,但也並沒有大到影響王師部署的程度。

    沈哲子略作沉吟之後便下令,奮武軍等各路新到人馬暫作休養三日,並下令弘武軍廣出弘農鄉境,遍告郡中鄉宗三日後王師入境,凡仍各據塢壁而不遠出拜迎王師者,俱都視為賊逆,一並逐出。在此之前,郡中凡有徇私求拜者,俱不收納!

    這是沈哲子對那些弘農鄉眾串結的回應,而在這正式發兵的前夕,他又熱情邀請此前入境歸鄉的薛濤並一部分河東鄉賢們南來入關,稍後隨軍出征觀戰。

    弘武軍軍士人人如龍,單兵作戰能力已是頑強,如今幾乎傾巢而出,很快足跡就遍布弘農郡境之中。與此同時,沈大將軍軍令也因之傳播四方。就算有偏遠之地一時未曾得訊,也通過鄉宗彼此的交流而有所得知。

    能夠在亂世中存活至今的人,沒有傻子,最起碼審時度勢之能不乏。王師所散播的這條軍令意指何處,這些鄉宗塢壁主們稍加沉吟也能思得。

    類似孟方這種此前被走訪家門而被動的鄉豪們,原本還以為能夠托庇弘農楊氏這種高望門戶之下,以鄉情大勢爭取王師對他們稍加善待。可是現在看來,弘農楊氏雖然名氣不,但卻絲毫未被那位沈大將軍放在眼中,反而專程予以明,指點活路。

    楊氏此前辭再怎麽深入人心,但畢竟眼下大勢不在幾方,所以在得知王師態度如何之後,這些鄉宗們也是各自心裏發毛,紛紛派遣子弟前往郡治華陰楊氏家門詢問該要如何應對。

    華陰地處渭南,本也是一片膏腴之地,楊氏立足於此數百年之久,可以凡縣境之中生民俱都與其家有著或多或少的關係。

    楊琳這個人雖然久不居鄉整治家業,但其楊氏嫡係傳人的身份不容置疑,一旦歸鄉,大量族親來投,所居塢壁深闊宏大,容納民戶數萬之多,再加上塢壁周邊一些連寨建設,可以半郡生民俱都集聚於此。

    王師如此不假辭色的回應,也給楊琳為首的一眾楊氏族人們帶來了極大的壓力,可是現在鄉勢已經結成,也不可能散就散。

    麵對一眾鄉徒們的惶急求告詢問,楊琳也不得不親自出麵安撫眾人:“此前所慮南土強臣功大誌驕,如今看來確是如此。王業避行江表,本已虧欠教化,我等鄉徒存活至今,全憑自身奮力爭命。南鄉土貉幸起當時,又知我弘農鄉困幾何?其人自恃王命專擅威刑,絲毫不恤中朝以來人倫種種,若是如此便容其悍卒入郡,鄉情鄉勢更將為其強權敗壞!”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