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221 衣帶血詔(2/3)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10046更新時間:2019-06-30 16:01:26

    杜洪非王非公,因為此前一直謀求談和,所以也並沒有僭越稱製,但卻突然拋出一篇詔文,實在令人大感不解。而講到這一篇詔文的來曆,則就更加曲折。

    這一篇詔文的作者,是湣帝司馬鄴,就是那個中朝末帝,自長安歸降漢趙而後被漢主劉聰所殺,已經死了二十多年,甚至就連屍體都被迎回江東安置多年的司馬鄴。

    簡而言之,這是一篇遺詔,至於遺詔何處得來,杜洪在信中也給了一個看似詳細、合理的解釋:當年胡寇關中,司馬鄴萬般無奈之下選擇向劉曜投降,噬臂吮血寫下詔書,縫入衣袍中交給近侍帶出,流傳於外。直至此前不久,這一份血詔才從舊衣中露出為人所得。

    所以,這是一份命運曲折的遺詔,而且還是一份衣帶詔!

    血詔原件,杜洪自然不可能輕易送出,但是內容也都盡錄下來,命人投書弘農,繼而送入行台。

    血詔內容大義是湣帝慚愧不能守護祖業,身受屠各醜類所辱,但幸在江東還有宗族長者琅琊王司馬睿傳承統序,再興晉祚。

    書裏還用非常殷切的語調囑咐琅琊王,雖然客寄江表,但也不要心灰意懶,要深銜國恨,懂得選賢任能,至於江東那些吳人門戶,也不要因為生長邊遠之地而不用。吳人多血性,隻要施以恩惠,再過十幾年,肯定會有雄臣勇出,慷慨興複王業。

    另外,書裏又仔細叮囑司馬睿切記不要被憤怒衝昏了頭腦急於反攻報仇,尤其不要急於遠攻關中,因為這裏胡勢還很強大,擔心琅琊王報仇心切、葬送了晉祚這最後一點傳承。

    “關中播亂,胡困年久,王宜謹慎,師若輕遣,則必有殃……晉業不久,王之罪也……”

    從這些話中,也能看得出司馬鄴這個年輕也是頗有幾分樂知命的豁達,為了不讓司馬睿犯罪,煞費苦心的勸告他不要急於報仇。

    至於關中這邊,也都不必擔心,屠各醜以胡虜資質竊據,肯定不會長久。到時候自然會有三輔心向晉祚的豪強們蜂擁而起,掀翻胡虜的統治,讓關中再沐浴王道光輝。

    並且告誡琅琊王一定要謹記,到時候千萬不要吝惜封賞以免讓義士齒冷。就算有人因此阻止,那必然是擔心自身的功業權位會被攤薄,絕不是晉業柱臣,而是竊奪王命自專的國賊。

    因為擔心琅琊王不知該要以何權位封賞這些光複義士,詔書的最後還體貼的列明了各種封賞規格,比如掃除胡虜、光複關中的,應該封以大司馬並開國郡公,其餘各類,也都參差有序。

    現在將國器奉送琅琊王,希望琅琊王對此能夠奉行不悖,如果有背信違約,則是失信於下,司馬鄴在黃泉中也不會開心。而且一旦如此,屆時肯定會下大亂,命也不會再關照晉室,下百姓也都會嘲笑司馬家薄情寡恩。

    如此種種,荒誕到了極點。所以當這一份書信送到行台後,沈哲子也是抱著看笑話的心情略作翻閱,隻是感歎這個杜洪挺有趣,腦洞開的不。

    至於所謂衣帶詔這種傳詔形式的指向性,在沒有《三國演義》傳播的時下,也算不上是什麽讓人過分遐思的事情。盡管《三國誌》中有記載,也僅僅隻是董承這個西涼餘孽不忿漢帝東歸、權歸曹氏而作的一點權謀詭計罷了,遠不是後世演義所渲染的那麽大義凜然、光明偉岸。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