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239 隴上風雲(2/5)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17844更新時間:2019-06-30 16:01:34

    而對張氏而言,最大的轉機就在於原本對其保持疏遠並警惕的隴西等地晉人豪強態度轉變為合作,特別是盤踞水的屠各部發生嚴重內訌,僭製稱王的呼延須遭到部將弑殺,而其餘部轉投張氏。

    張氏也得以聯結這一部分東麵助力合力剿殺南安羌族雷氏,不獨一複舊年盛況,甚至勢力覆蓋半個水,兵鋒直指秦州核心所在的水冀縣並上邽。

    隴上地勢又不同於關中那種得獨厚的平坦,本身便地基甚高,境域之中又溝壑縱橫、山嶺眾多、周回百轉,於是便形成一種川坪交錯的地貌。所謂的川便是河流淤積所造成的狹長穀地,而坪則就是大塊陂塬被河流、地震所切割成地勢頗高的地塊。

    這樣的地勢特征,又造成了隴上不乏山川相依的地勢要地,也造成了群豪各自割據互鬥的紛亂形勢。這其中既有許多然形成的絕佳道途,也有人為開鑿的通道,因此也造成了隴上在郡縣之外另外的一個行政單位“道”。

    漢書言縣有蠻夷曰道,這其實也是現實逼迫製度。隴上多胡戎,而這些雜胡所聚往往都是道途難通的邊緣地帶,無論是要施加羈縻還是發兵剿滅,首先便需要有一條穩定的道途,因俗成約繼而成製,便漸漸演變成蠻夷所居往往稱道。

    但是隨著胡戎漸漸被規劃,道也漸漸改製為縣,但隴上還是留下狄道、羌道等古稱。

    目下隴上局勢,涼州軍可謂一家獨大,早在東入河南時,張駿便搜羅轄下可用精銳之卒,組成五部護軍萬餘眾,就屯隴上河南之地,專職對隴上的攻略。

    隨著南安羌雷氏被擊敗,涼州軍又多收隴上晉、胡之眾,聚成兵勢達於三萬之眾,更有一種所向披靡的氣勢壯成。收複南安之後,大軍又沿渭水浩浩蕩蕩東進,很快便抵達了距離水冀縣咫尺之遙的上遊甘穀川。

    隴上氣候早寒,隨著時入九月,已是秋高時節。甘穀川乃是渭水上遊支流衝刷出的一片河穀,本是一片水草豐茂之地,橫闊極處達於十數裏,如今草木早已經凋零,作為目下涼州軍駐紮的大本營所在。

    涼州軍軍勢雄健,這一點單從渭水河畔十數裏連營便可知,營中除了行伍軍士之外,尚有眾多沿途招撫的晉、胡士庶之眾,人勢將近十萬之數。

    若單以軍勢人眾以論,涼州部伍確是盛極,但若行近窺望,其實不盡然。

    首先便是營帳雜亂,乏甚章法,最靠中間的位置尚還有些許條理,但越向邊緣則越發混亂,及至外圍,更是完全無從辨別軍民,眾多人雜居於郊野,當中雜以牛羊牲畜,較之尋常遊食難民都無甚區別。

    而且這些駐營所在也粗略的分成幾個部分,有的交融在一起,有的彼此之間則有著長達十數裏的距離,甚至當中還有溝壑阻攔,發揮不出彼此呼應的意義。

    另外一點便是明顯的物用匱乏,九月已經入於深秋,郊野多有霜色,但有的軍士多衣衫不整,就連營帳都不齊整充足。至於周邊那些追從的民眾,更是一個個麵有菜色,抱草號寒。

    這樣一幅軍容姿態,反倒不像是什麽強師勁旅,更像一路進退失據、茫然無措的難民隊伍。

    但這樣的軍容也非全部,在營地的核心區域便有著一片頗為整齊可觀的營盤。各種營舍齊備,軍士們戎裝雖然不甚整齊,但總算能得禦寒。而且在營盤周圍還圈禁著大量的牛羊牲畜,灶煙濃厚,甚至就連戰馬都膘肥毛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