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257 東施效顰(2/3)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8676更新時間:2019-06-30 16:01:40

    他們這些南渡僑門,之所以能夠立足江東,就在於較之江東人物更加靠近皇權大義。可是如今這種優勢已經不再,吳人的崛起已是勢不可擋。

    單單改元啟泰之後這短短幾年時間裏,暫且不論已經漸漸形同虛設的建康台城,江東這些郡縣主官,吳人成倍激增,特別是兩千石大郡太守之位,十之六七已經被吳人所占據。而在此之前,這種局麵是絕對不會出現的。

    吳人得以掌控地方,所帶來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僑門已經越來越難立足於江東。所以最近這幾年,不乏已經在江東各郡縣內置業置產的僑門人家狼狽退回建康,舊年諸多經營盡付流水。

    吳人如此大規模的反撲,本來應該會造成地方上騷亂不斷,但江東局麵這幾年卻是出奇的平穩。就是因為那些本來有力量作亂的僑門大宗成批的回遷江北,至於剩下的這些,連作亂的力量都沒有。

    而且如今世風偏重江北,不獨僑門中還稍具勢力的人家成批回遷,就連江東人家也都紛紛向北而去。宣城王此前所歎“陋土難留賢士”,雖是失言,但卻是事實。無論是為了個人功業前途,還是家業興複,目下的江北機會要遠遠多過江東。

    但是江北的機會,卻不是留給他們這些失勢又遭禁錮之人的。江北風氣重實際而輕虛譽,衣冠南渡至今幾十年之久,他們這些人即便再返回,也不會再作為鄉倫鄉序的代表而受人敬重,反而會被視作爭奪鄉資、鄉勢的競爭者而倍受抵觸,舊年賴以晉身的家聲反而成了他們招惹敵視的原因。

    類似王羲之回遷而後又返回的僑人並非個別,其實早前褚季野也曾派遣家人歸鄉探望,但結果卻很不樂觀,鄉人們的抵觸情緒較之他們在江東遭受吳人的反撲猶有過之。

    留在江東前途灰暗,全無希望可言。回遷歸鄉,又要遭到鄉眾的敵視與排斥,根本難以立足。許多人還感懷於眼下的處境不如意,卻不知下之大,無論南北,幾乎已經沒有了他們的容身所在。

    褚季野雖然有此認知,但其本身卻乏甚足夠的名望與號召力將這群失意之眾整合起來,做一番垂死掙紮。而曆陽王早夭這件事,倒給他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

    現在人眾基本算是召集起來,但是要讓這些人正視他們目下正處於一種怎樣卑微且沒有希望的境地,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褚季野本身閱曆深厚,也明白不宜過分觸碰這些人目下已經極為脆弱敏感的情緒,所以在就曆陽王早夭之事淺談之後,繼而便又歎息道:“肅祖英邁有為,享國不久已經令人扼腕。不意骨血所傳之殿下同樣未能得於意加幸,意高遠不可窺測,但人情所感,倒是可以盡於一二人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