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289 河東商都(2/3)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9096更新時間:2019-06-30 16:01:51

    商賈逐利,之所以如此熱衷於搶占河東,自然不是為了不遺餘力的支持行台對河東的複建經營。

    河東的地理位置擺在這裏,上通山西、西接關中,東麵則依庇於中州河洛。

    特別是隨著行台對於中原、江東等各處的規劃、把控越來越嚴密,民間的資本能夠在其中得享暴利的機會已經越來越少,雖然也有勝在細水長流的穩定收益,但跟早年軍事闊進、他們也能追從分享戰爭紅利的收益相比起來,便顯得不夠過癮。

    而且過往這些年,許多從一開始便緊緊追隨沈大將軍北進步伐的江東人家,到如今財力積累也達到一個極為雄厚的水平,他們是既有餘力、又有野心開拓新的商貿版圖。因此對於河東這個勾連東西南北的要害位置,自然不會放任錯過。

    所以,當行台開始大筆投入、建設蒲阪大基地的時候,各路豪商也都聞風而動,滿車滿船的財貨運載到了河東,希望能夠先占下一個沿河的有利位置。

    在這一輪熱潮當中,靠近蒲阪周邊的土地首先便吸引了商賈們最大的注意力,很快便被推到了寸土寸金的價格。

    河東雖然也不乏鄉豪殘留,但真正敢於靠近河畔這種交通要道建設塢壁的則少之又少,沒有足夠的實力,那簡直就是在找死。所以河邊的這些土地,絕大多數都是無主的荒野,隨著河東歸治,自然而然也都被行台接手圈禁起來。

    行台並沒有主動向外售賣土地以供商賈建設囤積貨品的倉邸,而是體恤河東鄉情,規令隻有河東本籍鄉眾按戶納捐授土。

    商賈們爭紅了眼的那種熱切急迫的氛圍,自然也令河東這些鄉民們感受到,盡管也有一部分人是故土難舍,但更多的人則眼見於此中驚人的利潤。

    哪怕他們本身並沒有通貨四方的能力,但若能在河畔得據一角,自有源源不斷財貨入門,終年所得要遠遠超過了田畝所出,而且這完全是坐享其成,既不必再俯仰於春秋耕織之苦累,也不必再承受旱澇時的打擊。

    所以很快大量的河東時流鄉眾們便被河道中浮遊的驚人利貨所吸引,或是換置、或是捐輸,大凡稍具能力的人家,都要在沿河一線謀求一角土地。

    鄉豪所以難於根除、杜絕,就在於他們長達幾代人在鄉土中的深入經營、營造出一個個盤根錯節、蛛網密結的網絡,在這網絡之中,便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和蔭戶。

    可是當眾多河東時流放棄原本這些,遷居湊近於河畔之後,過往的頑固便蕩然無存。最起碼在行台施政的層麵上,河東這些鄉豪們與行台政令施行已經沒有了最根本的衝突,可謂彼此之間各有所得。

    包括那些行走於四方的商賈們,他們或是財如流水、去留隨意,但卻有相當一部分財貨資本被釘在了河東這個位置上,就等於野馬套上了韁繩,想要得於一個合理的盈利,日後的商貿也隻能以此為中心而圍繞展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