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385 前程共勉(2/2)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7710更新時間:2019-06-30 16:02:26

    如果不是南國過於勢大,已經極大的動搖了這些晉人亡戶的心誌,慕容皝是不會跟陽鶩講這些話語。雙方主從名位早定,即便是空畫大餅,也不至於講出任由他們投奔南國,自己還要鼎力相助這樣的話語。

    他這一番表態,可以是試探,也可以不是。因為他心知,話講出口後,一定就能服陽鶩,驅使他往自己所描繪的那種方向努力。

    而想要達成於此,慕容部本身不可混亂是前提之一,一旦慕容部控製下的晉人亡戶起義作亂,一定會誘使南國來攻,陽鶩所要營造那種左右逢源的局麵便無從提及。

    所以,無論對方認不認同自己投羯的決定,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肯定會竭盡全力幫忙安撫那些晉人亡戶之人情。

    至於慕容皝會否按照他所的那麽做,這根本想都不用想,他這裏還心心念念於要將羯國分屍吞噬,又怎麽會將早已經吞下的再吐出來!

    至於之後的事態發展,無非兩種,要麽他派往羯國的慕容儁能夠招引眾多羯國亡餘勢力,使慕容部得於更加壯大。

    陽鶩等人若能看到慕容部將有爭霸北方的勢力,這些舊論自然提都不會提,會全力助他成事。做生不如做熟,他們在遼邊經營數代之久,又怎麽舍得輕易拋下這一切而轉投前途未卜的南國。

    另一種可能就是徒勞無功,白忙一場,沒能分潤到足夠的羯國餘勢。那時候,慕容皝還要全力應對來自南國的問責刁難,北平陽氏這樣的流人領袖便是一樁大隱患,必須要予以鏟除,才能得於全力應對南國的進攻。

    慕容皝更具體詳細的內心想法,陽鶩自然無從得知。慕容皝所言種種,的確給他帶來極大觸動,對他們這些流亡於遼邊的士流而言,這幾乎已經是應對之後北方局勢大變的最佳方案,既能夠保留下他們舊年在遼邊經營種種,又能憑著這些舊基礎在南國爭取到新機會。

    接下來,陽鶩自然也沒有了繼續監工的心情,他吩咐屬官留此,自己則返回臨時的署所,閉門細思這當中的諸多利害。

    北平陽氏於遼邊素來行事低調,所以在渤海封氏族滅之後,仍能自立於此且深得重用。這種關乎宗族生死、家業前程的大事,陽鶩一時間也不敢勇下決斷。按照其家舊年風格,先去鼓動其他門戶行動探路才最穩妥。

    但正因此事過於重大,而且當中無論利害都驚人,一旦其他人家先行一步,陽氏即便銜尾追隨,所得也將要大打折扣,而若受害的話,則是絲毫不輕。

    這當中最大危害,自然就是慕容皝真正態度如何。其人若是真有此意,也倒罷了,陽鶩有信心能夠與其通力配合,達成這樣的布局。但若隻是試探,提出這種他根本就難以拒絕的方案,這不是更加重了彼此間的隔閡,更加激化了矛盾?

    憂思竟日,陽鶩幾乎一夜未眠,到了第二,兩個眼球都密布血絲,整個人更是無精打采,頭疼欲裂。

    苦思這麽長的時間,陽鶩能夠確定兩點。第一是慕容皝需要他家幫忙穩定住部族當下特別是晉人亡戶的情緒,因是才會作此示好並利誘許諾。第二是慕容皝並不排斥,甚至隱隱鼓動他與晉國的使者溫放之等人接觸,通過他的口來一定程度上緩和與晉國的緊張關係。

    雖然更長遠的利害還未有定論,但當下可以確定這兩點,陽鶩便可以做事了,這也的確是他當下應該做的事情。於是他一方麵傳令家人,讓他們分頭奔走,去撫慰那些士流亡戶,勸他們在此微妙時機內不要窮生事端,以免引火上身,反受於害。

    另一方麵,他則命人準備車駕,前往拜訪被拘押在紫蒙川的溫放之等人。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