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425 謝公八陣(2/3)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9754更新時間:2019-06-30 16:02:41

    八陣之名雖然赫赫,但如今王師之中能夠掌握的卻是稀少。一者陣圖繁多,而中朝舊籍至此已經多有不存,很難由一些缺失的典籍中得推全貌。二者便是變化繁複,非軍紀嚴明、訓練有素的精銳之眾不能成軍,否則不待敵軍攻來,單單中軍變幻旗令便足以讓各營軍眾無從接受並實施,自亂陣腳。

    真正的古八陣,包括近代的武侯八陣,謝艾也並不了解,他雖然也從一些殘缺古籍中推演出一部分八陣陣圖,但更多的還是結合自身的軍略才能再作推演創造。

    鎮守枋頭多年,行台大將軍予以十足的信任,在防備羯軍之餘,謝艾也一直在訓練枋頭軍眾操練八陣,至今已經卓有成效。

    北進沙河之後,雖然也有各路王師友軍加入部伍之中,但主體還是久經操練的枋頭軍眾。雖然八陣旗令多達數百種變化,但這些軍眾也都是經過長達數年之久的操練,特別那些營中擔任兵長的卒眾,他們或是不及同袍英武,但對於旗令的辨識和執行已經成為深入骨髓的本能。

    有了變化莫測的八陣陣型,有了訓練精熟的卒眾,可謂是磨劍數年,一朝用命。盡管在兵種的搭配方麵,王師相對於羯軍是處於明顯的劣勢,甚至就連地形上都無從依仗,但中路軍仍是逆流而上,在羯國精騎的凶惡打壓下一點點接近襄國。

    北伐羯國乃是社稷大事,下凡帶甲之眾俱難側身於外。隴右強軍東經關中,加入並州戰場作戰。而作為江東舊年第一軍府的荊州軍,自然也需要派出代表參戰,無論戰績如何,這是基本的態度表達。

    荊州軍方麵一共派出三路人馬合共五千軍眾,一路由竟陵太守李陽之子李果率領,目下跟隨河內韓晃遊戰於太行山側,另外兩路則由武昌太守鄧嶽之弟鄧逸並豫章太守周撫之子周楚統率,俱受中軍大都督謝艾統率。

    江東舊年,荊州自有分陝之重,除了對於國內局勢深具定鼎之威,某段時間內更有以一州之力獨當三大敵國之強悍。

    隻是隨著大將軍歸國掌勢,於河洛創設行台之後,荊州軍的威名才漸漸有所回落。特別是襄陽的桓宣加入到西征關中戰事後,荊州便已經從原本的分陝大鎮降低成為隻負責蜀中成漢的方麵戰力。

    所以對於這一次北伐羯國,荊州眾將也都懷揣一股悶氣,各遣麾下精銳將士,希望能夠於大將軍親征戰事中搏於優異表現,再塑荊州軍威。北上如軍之後,便主動要求前往最凶險的前陣,負責最艱難的戰事,乃至於裂目以爭,壯烈十足。

    目下在王師大陣最前方的一處大營外,正在進行著一場對戰搏殺。

    這一營軍眾營主便是荊州勇將鄧嶽之弟鄧逸,鄧嶽於荊州有勇冠三軍之名,如今雖然已經漸漸年高,但仍每每臨戰衝鋒陷陣,勇不畏死。

    相對於其兄鄧嶽,鄧逸要顯得有些平平無奇,其人本身也乏甚戰名,身軀瘦弱,沒有什麽悍勇姿態。但是由於荊州軍目下還有別於行台直屬各路王師,北進者主要為鄧氏部曲,因是才有鄧逸典軍。

    前方的戰場乃是一處平坦野地,隨著後路穩定,也有許多戰馬逐漸補充進各營之中,今日出戰者便是一營王師遊騎。羯軍的軍營就設在十數裏外的襄國城外平地上,有約五百名騎眾出擊與王師遊鬥。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