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455 諸夏筋骨(2/3)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8648更新時間:2019-07-11 15:28:57

    而在這萬眾歡慶的氛圍中,江東民眾特別是三吳人家,無疑是最為振奮的。

    若按照舊年那狹隘的地域觀念,江東土著人家對於北伐戰果如何是不怎麽感興趣的,無論興亡也罷,與他們關係都不大,中朝統一以來,吳人向來都是後娘養的,既沒有途徑、也沒有興趣加入到下大勢的變革中來。

    北方那些冠帶門戶,向來鄙視吳人,哪怕被胡虜驅趕如喪家之犬退居江東,仍是高高在上,窮凶極惡的侵吞搶奪他們的鄉資鄉產。真要講到麵目可憎,這些北地傖子在吳人看來,較之肆虐北方的胡虜並不可愛多少。

    可是如今卻不同,因為執掌國務、主持北伐的沈大將軍,正是他們土生土長的吳人子弟,是他們三吳人家英流翹楚!而在沈大將軍的帶領之下,吳人也終於感受到那種引領世道變革乃至於主導大勢流轉的壯闊大氣,下大任,舍我其誰!

    而且除了沈大將軍這一絕對的領導人之外,無論是行台的秩序創建,還是征殺於前線的北伐王師,這當中吳人門戶無不深刻介入其中。可以,早前中興建製前後,吳人門戶有多閉塞或抵觸僑人南來,如今便多踴躍加入轟轟烈烈的諸夏複興浪潮中!

    這是長達數百年,乃至於亙古以來吳人被壓製蔑視的民心士氣積怨勃發的一個集中噴湧。他們未必是要與北方人物爭個孰強孰弱,隻是為了向下人彰顯,江東絕非南夷化外之地,諸夏筋骨,我亦能當!

    而在沈大將軍帶領他們達到的這一世道地位下,甚至就連舊年吳人所津津樂道楚霸王項羽麾下江東子弟,都要相形見絀。項羽仍是亡楚劫餘,而沈大將軍則是土生土長、地地道道的江東子弟。江東子弟,自有豪勇,無需再為遠客效死嗟歎!

    這種噴湧而出的地域自豪與熱情,一旦爆發出來,所顯露出來的便是吳人近乎群體性的癲狂,對於北伐支持力度之大,更是冠絕行台治下所有境域!

    在從年初行台調度各方物用、籌措北伐大軍給養開始,這種風潮便已經初露端倪。在行台治下特別是商貿群體中,吳人無疑占有極大的比重。無論任何時期,商賈都不是討喜的群體,重利輕義、錙銖必較之類的指摘更是不絕於耳。

    而在過往這一年中,吳人商賈們就像是脫胎換骨,言必稱義,行跡也是多有可表。但使家存一米一絲,不使北伐江東子弟陷於饑寒!

    這些三吳商賈們,伴隨著沈氏一路崛起,自然也是商途通達,多收利貨。而在沈大將軍正式率部北伐之後,他們更是助軍成風,為了給行台留出足夠的物流運力,商事近乎停止,倉中物貨必留行台征用,隻有確定不在行台征用之列,才會販賣於市。

    而且,隨著大規模的戰事展開,國中物價飆升乃是一個必然的規律。但是隨著戰事的進行,行台治下整體物價居然不升反降,特別是糧鹽等關乎民生根本的物貨,甚至較之豐年時節都甚少差別。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