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456 魏州刺史(2/3)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10516更新時間:2019-07-12 01:19:42

    行台留守官員們對此自然不敢怠慢,他們除了要選拔才力之外,還要做出大州改小、重建州務的改革。這可不僅僅隻是將郡改州、單純的名號改變,當中又牽涉大量的章法調整、地理劃分並人情廣納。

    所以留守行台的官員們或無風雪戎旅之辛苦,但是講到勞累,並不遜於隨軍出征的人眾。但是這種辛苦,那是任誰都不會拒絕且甘之若飴的。

    羯國覆亡已經漸成定勢,他們現在所做的一切,便意味著整個河北在未來數年乃至十數年的新秩序,這是實實在在的分饗盛宴,又有誰能夠拒絕!

    襄國以南的河北領土,包括冀南、司北,如今已經初步被劃分為七州之地。除了大將軍於河北直接委任一部分人選之外,新年之後行台又陸陸續續向河北派遣數百各級官員。相對於如今行台龐大的人才儲備,這一部分官吏隻是先行者,隨後的分饗盛宴必會陸續有來。

    不同於中朝統一時因俗就宜、主要依托地方鄉戶自守而達到從速入治的作風,行台將異地守牧的舊俗發揮到了極致,這些選派的官員完全沒有考慮鄉籍就治的因素,其中尤以三吳、荊襄人士最多。至於加入行台稍晚一步的陝西人士,則主要安排在了第二批的選派中。

    在這七州官吏選任之中,其中尤以原魏郡為主體所創設的魏州最為引人矚目。魏州依傍大河,又是鄴城這一大邑所在,曹魏時期便是河北中心所在,此前也曾作為羯國統治核心,雖然因為枋頭的存在近年來多遭戰事蹂躪,但是在地理上的勢能仍然存在。

    中朝時,為了發揮犬牙製衡的效用,魏郡便屬於司州之下。如今所謂單獨一州被設立出來,其地域中心的地位仍然不會改變。換言之,在這新設立的冀南七州中,魏州是必然的首州大邑。

    也因此,魏州刺史的人選可謂是飽受關注。雖然此前有清河張坦任職魏郡太守,但張坦本身便是降將,加上又有鄉籍的障礙,不獨大將軍,行台那些追從年久的任事官員們也不願讓張坦居任這一要地。

    至於張坦其人倒也識趣,廣宗反攻作戰結束之後,便主動辭去了魏郡太守的職位,如今以隨軍參謀跟隨大將軍聽用。

    王師兵進河北之後,魏州刺史可謂是出現的第一個河北重要職位,究竟誰能拔得頭彩,自然令人關注。

    大概是為了考驗行台留守執政的能力,大將軍也並未直接指派人選,而是交由行台商討。最終獲得這個位置的,則是吳郡顧眾的長子顧昌。

    對於這個結果,時流或是不乏微辭,但也基本都能滿意。

    大將軍出身三吳,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提拔鄉流人才,也絕對是無可厚非。特別這一年多時間從籌措到正式北伐,吳人整體對大將軍的支持力度之大,可謂是有目共睹。

    而從情誼以論,吳郡顧眾算是與沈氏接觸較早的江東士流代表之一。特別隨著大將軍漸顯於江北而未得獨大,台中以青徐僑門為代表的勢力頻有掣肘反撲的時候,顧眾作為三吳士流代表對沈氏的支持也是助力不小。

    顧眾去年病故,時流不乏惋惜,按照王師大進態勢,社稷複興已經不遠,若顧眾還能熬上幾年,未來三公可得。

    顧昌作為顧眾的兒子,於行台任事履曆也稱豐富,雖然沒有什麽實際的戰功,但這些年來轉任揚州、江州乃至於更加偏遠的交州,政績不乏,也曆練出了深厚的施政能力,絕非清流泛泛空談之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