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458 後顧無憂(2/3)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10570更新時間:2019-07-13 23:11:24

    所以在組建行台的時候,沈哲子也是有意識的平衡與包容,對於三吳人家並無特殊優待,甚至某種程度上還有一定的打壓與疏遠,鮮有吳人擔任重要的決策職位。

    因為自從來到這個世界開始,沈哲子就意識到吳人身上有一種非常濃厚的保守自足的情結,包括他的老爹沈充在內,平生大願無非再造東吳、割據江東而已。

    這種心理,老實說真的無可厚非,哪怕站在道義層麵都無可指摘。隻要身臨其境,自身能夠感受到中朝對江東人的態度,任何一個江東人都不會對中朝的沉淪感到可惜,隻是遺憾於這些中朝冠帶世家死得不夠幹淨,居然又被他們退到江東來作威作福。

    有鑒於此,沈哲子在江東整合各種資源時,對於吳人多是少談道義、多論惠利。隻憑中朝對江東人的態度,妄論道義隻會是自打自臉。君視臣為仇寇,臣事君如敵國,言吳人氣量狹小也罷,若說吳人就該毀家紓難、拚死北伐,那真是不怕遭天打雷劈。

    沈哲子能夠理解鄉人這種心理,但並不認同。既然道義不可誇言,索性變成一樁買賣,因是在北上用事之後,一直在注意利益的分配。

    同時他又擔心鄉人的這種保守自足心理陡然發作、反過頭來對他形成製約,不敢授予鄉人更多的政治權柄。甚至因為擔心鄉人們玩什麽黃袍加身、逼其履極的把戲,這幾年都少回江東。

    但事實證明,凡事堵不如疏,當某種訴求呼之欲出而又不得正視時,一定會以自己的方式爆發出來。比如中朝權貴無顧北方胡虜越來越勢大、仍然沉迷於自己內部的爭權奪利,結果便被直接掀翻在地。

    不過三吳鄉人的這一次爆發,對沈哲子而言還是一樁好事,頂多隻是讓他略感措手不及。其實這一次鄉人們的意誌表達,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他遲遲不肯登基、正式稱製。

    類似勸進聲調,早數年前便已經喧囂塵上,特別是在吳人群體中有著巨大的聲浪,隻是被沈哲子超強的威望與行台的控製才沒有泛濫失控,使得沈哲子還可以從容布置北伐事宜。

    取代晉廷、建立屬於自己的帝國,這已經是擺在沈哲子麵前的一條必由之路。

    但之所以遲遲不邁出這一步,從私心而言,沈哲子覺得一旦稱帝建製,最起碼是意味著對自己階段性的肯定總結,他並不覺得自己眼下有了這樣的資格。北伐尚未竟功,石氏虜廷仍在,貿然稱帝,名不副實,這隻會讓他降到羯主石虎、成漢李氏那種層次,談不上天下共主。

    從公心而言,他作為南國權臣,既然已經僭製登極,如願以償,那麽是不是該要給追從他的人一個交代?

    事權該要如何調整,利益該要如何分配,這都不是在短時間能夠拿出定案的事情,而且就算已經有了一個成熟的方案得到各方認可,實施起來必然也需要一定時間的磨合,隻要有磨合,就會有內耗,說不定就會錯過北伐竟功的最佳時機!

    如今的他,既不是石虎那種山窮水盡、假借尊號、亟待維穩,又不是驟富乍顯、迫切向世道證明自己的成功,尊位於他而言,不是更進一步的契機,隻是強攬上身的枷鎖。

    曆史上冉閔與慕容儁之間的對話,倒是頗值得咂摸。一個是享恩噬主的奴仆下才,一個是人麵獸心的邊遠夷狄,或僭或篡,彼此指摘,可稱笑談。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