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462 三代不述,今唯論茶(2/3)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10578更新時間:2019-07-16 23:58:21

    現在,原因找到了,最起碼在沒有出現另外一個更加有力的解釋之前,沈大將軍就是武康山茶泡出來的江左麒麟,這一點毋庸置疑!甚至於就連大將軍何以不遺餘力的推廣飲茶之風,都找到了一個合理的解釋。

    於是,原本還隻流行在南北士流之間的飲茶之風,隨著這一則神異故事的傳播,更是一下子捅到了市井之間。而武康山茶一時間也成了人皆欲求的茶中珍品奇貨,明前、雨前,購茶者雲集武康,開山采茶都需要師君親臨、開壇祈禳。

    武康山裏幾株樹齡久遠的老茶樹,甚至就連吳興太守都憂心忡忡請示行台要終年駐軍保護,唯恐被奸邪之流偷采烹食之後開蒙啟智,為禍地方。舊年還在行台的江虨在請示過大將軍之後,煞有介事批複良茶不獨啟智,還能導人向善,毋須因此懷憂。

    拋開這些神異鬼怪的傳言,飲茶之風在南國確是已經成了穩定的飲食習俗。否則單憑大將軍一人的推廣,不至於吸引那麽多的時流加入其中充實茶道。

    如今的南國,在河北人麵前,是一種強大、成功且富足的姿態,而茶道則就代表著精致、高深、有格調、有內涵的文化元素。哪怕是到了後世,文化的傳播都是由發達向落後地域去擴散,無論是團體還是個體,放之皆然。

    所以,當沈大將軍在這些鄴地鄉流麵前展示南國茶道的時候,盡管這些人難以領會這種視聽之間的享受,但卻不妨礙他們見獵心喜。

    更何況,哪怕拋開沈大將軍本身尊崇的地位以及茶道中那些晦深繁雜的內涵,單單那行雲流水的動作,品類繁多的器物,眼花繚亂的操作,一並匯總成為令人賞心悅目、不由心折的風雅。

    “請飲!”

    隨著一聲清越至極的瓷甕脆響,沈大將軍已經完成了第一番的布茶,茶坪上擺放著許多瑩白如玉的瓷盞,瓷盞中則各自盛放著香氣濃鬱的茶湯。

    眾人這才從此前那種沉醉中醒轉過來,但卻因為不知後續禮節而倍感局促,不敢上前取茶。顧昌見狀後便先將瓷盞接過擺在案上,以竹尺撥開茶湯上方的泡沫,再向大將軍頷首致謝,以觀、嗅、品、反、飲等一係列步驟,將茶湯飲罷之後,閉眼回味許久,才又開口說道:“一茶五味,君臣輔佐各得其序,品而三反,回甘透齒,實在大妙。”

    其他眾人見狀之後,也都各自取茶啜飲,茶湯入口之後,便有一股豐富的味道陡然於唇齒之間炸開,初感辛烈、後覺濃香,一道鹹流壓住舌板,卻又有一股壓製不住的清香透於上顎,呼吸的微弱氣流將這一股微弱清香攪動起來,之後鼻腔裏濁氣緩緩排出,整個人精神都陡然一振,而當茶湯順喉留下時,更有一股實質般的暖流直通內腹,等到再作回味,滿口卻隻剩下茶飲所特有的回甘。

    這個時代的茶飲,大不同於後世主流。拋開口味習慣與加工技法的不同,沈哲子覺得大概還在於茶葉的品種不同,還未經過徹底的馴良改進,或者說有一種野性未馴。

    來到這個世道不久,沈哲子便嚐過當時茶飲,遠不像後世所猜測那樣不堪下咽的黑暗料理,反而覺得味道還不錯。

    如他今次宴請鄴地鄉流飲茶,所用乃是蒸青研磨加工的類似抹茶茶餅,這是一種比較精良的加工方式,佐料又有薑粉、桂葉、桔梗、花椒之類,甚至包括異常珍貴的胡椒,其中薑桂桔之類是為了豐富茶品的味道,少量的胡椒則利用其揮發性將材料味道帶出,花椒則在一定程度上麻痹了味蕾,使得味道變化更富層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