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482 一斷前朝(2/3)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10746更新時間:2019-08-05 12:21:41

    講到這裏,沈充才流露出幾分慚愧:“臣不隱舊惡,往年確有投效權惡門戶,行於悖逆之謀。然則當時形勢,二日爭輝,臣吳鄉寒士,素來少見中國大者,昧於大義,若非肅祖恩義感召,更不知迷途行遠,大錯積重!後事種種,臣不必再陳言自誇,沈氏一門雖隻吳鄉陋庭,幸在尚有微微才力可逞,不至於見笑於前,辱沒於後。中朝驚變,言是天災,但失察失眾至此,焉能不禍!”

    聽到沈充這略顯聲色俱厲的言辭,皇帝也是微有錯愕,久久難言,隻是臉上的怒色已經不如最開始那樣強烈。

    這番話說的很明白,沈氏就是土生土長的吳人門戶,中朝也從來沒有將他們視作真正的恭順子民。講到恩義之類,沈氏可以拍著胸脯保證中朝諸帝在他們眼中都是個屁,一如中朝如何對待他們!

    哪怕是衣冠南渡的中興初期,元帝司馬睿前後遭遇種種,那也都是咎由自取。反倒是肅祖,肯於打破中朝以來的常規,破格親昵吳興沈氏這一江東土著。

    而這之後,吳興沈氏及其背後的三吳群體所爆發出來的澎湃能量,也是驚豔世道,曆數中朝所親近之世族名流,俱都相形見絀!特別是從去年開始,江東各地所湧起的助戰熱潮,這已經不是中朝法統的號召,而是沈氏作為吳人鄉表的鄉情感召!

    神州陸沉,胡禍諸夏,衣冠華族倉皇南渡,江東子弟熱血北伐!在這如此鮮明的對比之下,再去談什麽晉祚法統,何其可笑!

    皇帝囁嚅良久,才又開口說道:“中朝過錯,前論俱陳,不必複言。可是、可是你父子既然深感皇考恩重,何以、何以……朕非妄自尊大,強求尊位,但、但名位所定,朕、我隻是、隻是要求一個……”

    “若非感於肅祖恩義,陛下真以為,禪代之禮是對沈氏有害?其實臣心跡一如陛下,願意循常循禮,勿害維周仁義之名。山陽、陳留,舊跡尚聞,追之不難。”

    曹魏代漢,漢獻帝得封山陽公,典午代曹,魏元帝得封陳留王,這二者雖失大位,但也都在新朝的庇護之下得以榮養餘生,甚至漢獻帝直接熬死了魏主曹丕。

    聽到沈充講起這二者故事,皇帝也忍不住點點頭,這兩人正是他所設想中自己的結局。

    “臣請問,陛下較於肅祖孰賢?”

    聽到沈充這個問題,皇帝心中羞惱頓生,但還是沉聲道:“皇考英斷懾眾,力除巨奸,朕雖享位年久,概承惠先王。”

    “肅祖所以不壽,雖坊言野傳,不知可有片言曾入陛下耳中?”

    皇帝聽到這話,心中又生激怒,原本已經坐回禦床,卻又拍案而起,怒視沈充。

    沈充再次俯首道:“持兵於手,賊跡昭然,尚可力除。藏兵於懷,陰謀於內,卻難敏察。今世不同舊世,古跡不可窮效。沈氏既非中國冠帶舊著之宗,亦非江東佐政元輔門戶,力破強虜之外,仍需猛除國中累代積弊,陛下以非常之身即便深居庭門之內,卻難嚴阻奸聲侵擾,不憂於近,當憂於遠,為永世共好為念,願根患永除!”

    沈充這一番話,可謂道破一個殘酷的政治邏輯。所謂的禮法、政治,看起來是很複雜高端的概念,但是講的直白一些,這些概念所解決的問題就是人作為一個個體,在社會關係中所處的位置和排序,而在這當中,沒有人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