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483 典午歸命(2/3)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10238更新時間:2019-08-05 12:21:41

    現在,皇帝首先要祭祖還是要祭統,由你們天下人來討論。當然,討論的過程中,梁王雖然可以保證不偏不倚的態度,但必然也不會放棄武力幹涉的權力。

    接下來將近一個多月的時間裏,單單在洛陽龍門,各方時流便雲集於此,大大小小的辯論舉行了十多場。雖然名為辯論,但其實與會者意見基本趨同,那就是認為皇帝應該優先返回琅琊故國祭祖,隻是所持理據各不相同而已。

    與會諸人當中,仆射崔悅、禮部大尚書盧諶發言堪稱感人肺腑,令聞者無不傷感垂淚。他們所論,所涉禮法尚淺,而尤以倫情為重,舊年胡禍諸夏,王道不行,可謂是天地同悲,生民俱禍,無數人迫於胡禍而背井離鄉,倫情崩壞,人道衰微。

    如今天幸羯胡巨賊已除,世道歸治未遠,正是百廢待興。若是就連皇帝都還不能即刻回歸桑梓,重續祭祀,則人情惶惶,何時能夠歸安?天人絕途,何時能夠再續?

    人感受最深刻,永遠都是切身之痛。崔盧所言之人情困境,上及君王,下覆黔首,多少人背井離鄉,鄉聲不聞,祖祭斷絕?

    因此崔盧這一番發言,也成了這一次龍門議的群情共聲,認為皇帝應該優先祭祖。

    而在這一次的龍門辯議之中,有關於晉世統序問題也進行了一次大普及,與會者不乏時流此前僅僅隻是模糊知道中宗司馬睿一脈乃是典午偏支,可是借著這一次辯議,整個典午族譜被扒了一個底朝天,更多人才第一次清楚發現,原來江東一係較之中朝帝係血脈已經是如此偏遠。

    世道不乏聰明人,當事態已經發展到這一步時,許多人對於梁王的意圖已經有所了然。特別是參與會議並作定論發聲的崔盧二人,對此感受更加深刻。

    崔盧二人在行台中算是相對比較特殊的存在,不僅僅隻是因為他們加入行台日短,更因為他們各自出身本就河北名門,可以說是天然的中朝士流代表人物。而在此前,行台幾乎不存在此一類的人物,即便是有也是如王述之類,根本不具備成為一方旗幟的資格和聲望。

    崔盧二人入洛,各自得授顯職,與此間時流交際也都頻密。他們自然也聽說許多梁王舊年事跡,如何在江東世族層層壓製之下脫穎而出,但是這些耳聽為虛,終究不及親身感受深刻,特別梁王聲勢正隆,時流言及難免近於玄奇。

    可是這一次,他們是真真正正感受到梁王手段。雖然在這件事前前後後,梁王始終沒有直接或間接的向他們傳遞什麽意願,但他們卻不得不按照梁王所設定的路線去做,根本就無力抗拒。

    龍門辯議是將江東世係與中朝剝離的第一步,這一點崔盧二人都很清楚。而且他們也是久經世事磨練,不乏見微知著之能,同樣明白,一旦江東傳承與中朝聯係不再那麽緊密的時候,隨之而來必然會是對中朝的大批判,甚至將會伴隨著人頭滾滾。

    崔盧二人可以說是當世僅存不多的士流代表人物,同樣也可以算是中朝既得利益的一派。他們哪怕用腳趾頭想想,都明白這種批判與清算必然是對世族不利。他們張一次口容易,餘生隻怕都將要浸入此中,作為一種標誌存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