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503 三省六部(2/3)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8880更新時間:2019-09-08 01:11:10

    但趨利性是人的本能,朝廷定品而不發俸,官員大權在握,肯定要尋找一個權力變現的途徑,如此則就造成上上下下悖法成風。像是中朝名大一時的豪富石崇,後世人所共知其人所以發家就在於就任荊州刺史之際縱兵劫掠。

    很多問題,不能形成章製定例,推及根本,往往是許多令人啼笑皆非的原因。大梁新朝核定官秩九品十八階,官秩與俸祿直接掛鉤,這在後世看來應該算是基本的操作,但在此世觀來,則就是一種開辟之功。

    為官員核定品級,發放俸祿,成為大梁能夠一斷前朝的偉跡之一。這法看似可笑,但在此世真的是有一種非同尋常的意義。須知後世曆史上,北魏製度創建中所作出的大貢獻如均田製和三長製,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北魏朝廷發不起官員的俸祿。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在很長時間根本是一個喊不起的口號。這就在於中樞朝廷的集權能力嚴重不足,從而影響到中樞財政,所謂封官授爵,往往隻是開出一個空頭支票,具體收利多少便需要看官員具體能力如何。這樣一種粗放的統治模式,吏治自然無從談起。

    如今的大梁朝廷,可謂是曆數近代而無有之強勢中樞,單單在控籍民便達到七百萬戶之巨,這還僅僅隻是河南、江東、關隴等幾地籍民,至於河北、蜀中等地都還沒有進行係統化的入籍整編。

    雖然較之中朝最盛時期仍有差距,但中樞與地方的行政能力與效率遠非中朝可比,最起碼一點是杜絕了地方豪強的上下遮蔽,這就使得洛陽中樞權勢大漲,遠非中朝可比。

    如此一來,核定官品官秩隻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這一點得以確定,又使得朝廷吏治有法可依,雖然未必人人清廉如水,但在反腐倡廉方麵,有了更加簡潔高效的操作方式。

    中朝官製,還有一個更加嚴重的問題便是事權重疊、模糊與泛濫。普遍存在著一種一事多管、令出多門,而往往真正的要務又缺乏管製與監督。

    這種現象的形成,也非一時積弊。魏晉俱為權臣霸府得國,而權臣存在本能就在於模糊事權、盡量的攬權專擅,事權的重疊與模糊,有利於他們將真正的權力攫取、篡奪到手中來。

    即便不論魏晉,哪怕追溯到後漢時期,光武帝大隕石術中興創漢,其人一生功業或是值得誇讚,但所留下的這一個東漢朝局,從一開始便是病在胎裏,是建立在王莽新朝躍進之後的一次大退步基礎上。

    東漢無明君而不乏名臣,曆代皇帝幾無中興之英明,而所謂的名臣也並非通常意義上的褒義,僅僅隻是名氣大而已。所謂漢以強亡,並不是東漢真的國力強盛到人莫能侮,而是建立在強臣僭主的基礎上。這一點在東漢末年的諸侯割據中,可謂是表現的淋漓盡致。

    東漢本身便沒有一個正常的政治生態,外戚、宦官、士大夫交相踐踏弄權。在這個博弈過程中,誰也稱不上是什麽絕對正確的一方,無非黨同伐異而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