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成漢篇2(3/4)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13782更新時間:2019-09-08 01:11:12

    王師用兵,特別是這種大規模兼意義重大的戰事,往往都會配以規模不的參謀隊伍,統籌謀劃,定策布局,激勵士氣,而軍師祭酒便是總領參謀。

    金玄恭認識袁喬,但也僅僅隻是早前於河北幾次點頭之交,眼見直屬上官親自來迎,不敢怠慢,忙不迭上前見禮。

    袁喬年紀三十出頭,但任事履曆卻已經非常豐富,也是當今聖人著力培養的英壯才選。其人本在河北擔任下州刺史,當伐蜀事宜正式提上日程之後,便被聖人召回洛陽,作為軍事謀主輔佐汝南王組建荊襄大都督府。

    袁喬之所以親自出迎金玄恭等一行人員,也實在是望眼欲穿。原本在他看來,成漢困居蜀中、內部又常年紛亂內耗,再加上這些年自有荊州本部人馬於軍事上頻頻打擊。

    今次汝南王奉詔南來,其實無需朝中投入太多人物力量,隻要將荊州本鎮力量稍加整合,滅蜀並不困難。

    可是在真正來到巴東之後,袁喬才發現這想法還是太樂觀。汝南王今次南下,前鋒所統兵力八千餘眾,大都督府屬員在百人之間。而荊州本鎮人馬則在六萬人左右,又有李陽、周撫、鄧嶽等宿將坐鎮統領,可謂是兵強馬壯。

    然而當兩路人馬真正開始糅合統籌的時候,所帶來的後果卻不是一加一大於二的放大,反而變得有些互相拖累。究其原因也並不複雜,就在於王師行伍構架與荊鎮那種部曲製格格不入。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汝南王抵達襄陽的時候,便下令荊鎮各部將領上報可以調配參戰的兵數。各部將領倒也恭從,很快便各自奏報,得出結果是荊鎮可以抽調四萬人參與滅蜀之戰。

    然而當汝南王儀駕抵臨巴東的時候,情況就變得複雜起來了。各邊將士匯聚於此,短短十幾的時間內,單單巴東此境便聚集起了多達三萬軍眾,而仍在行途中的部伍竟然還有三萬餘眾!

    若再加上各部上報留守兵力,那麽荊州單單存在於籍簿上的兵數便多達將近十萬眾,這較之大業元年荊鎮上奏甲數足足超出了將近一倍!

    袁喬深入行伍調查,便見過許多奇景,比如老少四代同編入伍,什長所統俱是兒孫,上至八十老叟,下至垂髫兒,一個個振奮異常,口號喊得響亮,振興社稷、全我金甌、匹夫有責!

    可問題是,老人家站都站不穩,真要派上戰陣,還要搭配兩人攙扶,怎麽去攻略本就險阻異常的蜀道?

    凡事看兩麵,好的方麵看來,荊襄多熱血,奮鬥勤王事。壞的方麵看來,這是荊鎮上上下下將此番伐蜀大計當作牟利機會!

    荊州久為分陝,若上下混亂不堪,那也有失偏頗。畢竟在很長一段時間裏,荊州以其分陝之重承擔了相當一部分內外軍事壓力。而這種部曲兵製,在大梁這種章製嚴謹背景之下,則就顯得格格不入。

    雖然早在大業元年,朝廷便已經推動荊鎮改革,但是多年積俗,很難一朝更改。特別在汝南王南下之前,荊鎮還要維持著對蜀中的軍事打擊,為了維持住這些部曲兵眾的戰鬥力,許多章製改革隻能流於表麵。

    汝南王今次南下,主持伐蜀事宜,定策、攻伐、後勤保障等等諸種,俱都在朝廷規令之下進行。

    這種模式,與荊鎮此前將主統籌一切的組織完全不同,一切用度俱由朝廷一力承擔。核算下來,軍給所得要遠比一年田畝所出還要豐厚得多。而且朝廷勝勢明顯,以強攻弱,可謂是篤定的勝局,危險不大,還能順風撿功,這就造成了荊鎮上下對於伐蜀熱情的高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