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126 譚瘋子醒了】(2/5)

作者:軒樟字數:15918更新時間:2019-06-30 16:13:57

    但那是犧牲了社會變革基礎上取得的成績,嚴重加大了奴隸製社會的比重,等於把大明已經逐步發展到了封建製社會的巔峰狀況,往回拉動,是曆史的倒退!是整個華夏的倒退!這是韋寶每每看曆史書的時候,覺得這是滿清這一朝的最大罪孽!

    每個社會形態都是與當時的生產力水平直接掛鉤的。

    在一萬年前,人類的麵貌仍然是手持石斧木弓的光屁股猿人。

    人們的生產工具隻有簡單的石器,生產方式主要是漁獵采集。此時製約人類生產力水平的因素,主要是人與自然的鬥爭,包括與猛獸、疾病、自然災害以及自然環境。他們的產出包括獵物與果實在內的生活資料,很容易達到上限。

    此時的人類為了生存,隻能以部落的方式聚居以確保安全,以團體狩獵的方式確保食物來源。

    這個時期被稱為原始社會。

    原始社會的特點,是以“漁獵采集”作為經濟的主體,部落成員稀少且均親自參加勞動。

    約莫到了五千年前,一部分人類發明了通過種植獲取食物的方法,使得土地對於人類的承載力急劇增加;而青銅冶煉方法的發現,則給予了部分人類以改變自然的利器(耕地用的青銅犁,以及殺人用的青銅戈)。人類不再受限於與猛獸與饑荒的鬥爭,對土地與自然的控製力登上了一個新台階。

    然而,即使掌控了大片的土地,要通過耕種獲取食物仍然是耗時勞力的事情,就算是部落裏的所有成員一同埋頭苦耕,產出仍然十分有限。而且在韋寶看來,埋頭苦耕並不是符合人類天性的勞動。誰願意跟他現在這樣翹著腳享清福,還願意跑到泥巴地裏麵苦哈哈的刨食?

    於是,持有青銅器的先進部落,便選擇了征伐——利用自己的武力優勢征討鄰近的落後部落,然後捕獲他們的勞動力,把刀和鐐銬架在讓他們的脖子上,讓他們來代替自己承擔苦耕的勞動。

    這個時期被稱為奴隸製社會。

    奴隸製社會的特點,是以“奴隸的產出”作為經濟的主體,以奴隸作為主要生產資料。

    曆史再往後發展,約莫到了兩千四百年前,采用奴隸製的文明已經在奴隸的苦耕勞作之上建立了龐大的國家。然而一方麵,隨著國家人口的膨脹,奴隸主已經填滿了每一塊易於耕作的土地,奴役了每一個易於征伐的部落,無論是現有的土地存量還是現有的奴隸勞動力,都無法繼續養活現有的人口了;另一方麵,隨著更先進生產力(鐵器)的擴散,更偏遠地區的“野人”已經從瑟瑟發抖變成了虎視眈眈,奴隸製王朝再也不能通過壟斷武力的方式,安穩地坐在酒池肉林之上了。

    於是,在奴隸製國家的相互征伐之中,一部分國家實施了“廢井田、開阡陌、獎耕戰”的改革,(在當時的生產力水平基礎上)實行土地私有製、解放了生產力的同時,也通過在此過程中產生的大量自耕農獲得了龐大的軍事動員能力,一舉摧毀了躺在奴隸製經濟上睡大覺的舊貴族舊國家。

    這個時期被稱為封建社會。

    封建製社會的特點,是以“土地的產出”作為經濟的主體,以土地作為主要的生產資料。

    再到了韋寶現在所處的這個時期——大明到了明末,人類到了17世紀上半葉,歐洲實際已經開始了向世界進軍,資本主義萌芽已經進入到了蓬勃發展的時期。

    封建製國家一直處在馬爾薩斯陷阱與土地兼並所造成的百年治亂循環之中——受限於農業水平與耕地總量的限製,土地的產出的糧食有限,無法養活呈指數增長的人口;因此一旦由於天災人禍導致糧食歉收,巨大的饑荒便會點燃動亂,進而導致十室九空的殺戮,整個封建社會重新回到原點。

    而土地私有化導致的土地兼並與佃農、農奴的人身依附化則加劇了上述矛盾。而與此同時,隨著生產力的進步與社會分工的細化,專職於在原本相互隔絕的地理區域間互通有無的商人開始登上曆史舞台,而商品經濟的興盛,則使得分工化作坊式工業開始產生與興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