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143 東李的壽宴】(1/5)

作者:軒樟字數:19068更新時間:2019-06-30 16:14:04

    韋寶見李成楝不相信自己的話,倒也沒著急,一邊勸酒,一邊醞釀著怎麽跟李成楝說自己的想法。

    同時他在為李成楝設想,要想讓人家按照自己的意思做,首先要確保對方能得到好處,所以必須站在對方的角度想事情。

    要想站在對方的角度想問題,首先要了解對方現在所處的位置和大環境。

    李成楝是錦衣衛小旗,雖然隻是小吏,但錦衣衛在大明體製中卻和東廠一樣,有著特殊的地位。

    大明的一套製度,在韋寶看來是極為科學的,尤其是中央管理方麵,不容易出大奸臣!自動動力很足,整個體製很利於皇帝掌控。

    太監的權力製約官員。

    明太祖手裏廢除了宰相製度。

    為了防止宰相權力過大,幹脆把宰相這個位置拿掉,弄了個內閣出來。

    明朝內閣,為明成祖首先確立,是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至崇禎十七年(1644年)的皇帝谘政機構,此後權力逐漸增大,形成明朝行政中樞。

    內閣輔臣的人數為一人至七人不等,輔臣奉使出外辦事,輔臣稱閣部。

    起初,內閣大學士隻具有顧問身份,皇帝為最終決定的權力,而大學士很少有參決的機會。

    到明仁宗、明宣宗時期,大學士均因有太子經師的恩情,而得以累加至太子三孤身份,地位日益受尊崇。

    宣宗時期,朝廷事無大小,宣宗均悉數谘詢大學士楊士奇的看法而決定。雖然吏部尚書蹇義、戶部尚書夏原吉召見時得以參與各部事宜,然而其還遠不如楊士奇等內閣成員得以親自接見。

    自此,內閣的權力日益增大,到明世宗中葉,夏言、嚴嵩等人執掌內閣,地位赫然為真正的宰相,亦可壓製六部。

    但內閣擬票披紅這一套程序,還有司禮監掌印太監和司禮監秉筆太監鉗製,就算是皇帝長期不處理政事,太監和閣臣互相看著,也不會出大亂子,權把子始終握在皇帝手裏。

    有明一朝,體製內沒有聽說有造反一說,朱棣自己就是靠造反起家的,對這一點特別的防備。

    朱八八的體製中,最該被詬病的一點,封王製度,韋寶覺得這點太小民思想,太落後了,完全是奴隸製社會的殘餘,在明朝創建之初是有利於統治,但是一代一代傳了二百多年,就成了大患。

    大明的體製還是相當科學的,在韋寶看來,似乎已經具備資本主義國家體製的雛形了!這就是早起的議會製度啊。

    皇帝要重用太監,太監的權力就會極大,皇帝要是重用內閣,內閣和六部官員的權力就會極大,但是再大也不會失衡,整個體製中,自動彌補糾錯的空間和動力都很牛叉,是封建製社會時代最棒的引擎,將封建體製發展到了巔峰,不管國家發展到哪一步,這套引擎都很好用。

    東廠是官署名,即東緝事廠,大明的特權監察機構、特務機關和秘密警察機關。

    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設立東緝事廠(簡稱東廠),由親信宦官擔任首領。

    東廠是世界曆史上最早設立的國家特務情報機關,其分支機構遠達朝鮮半島。地點位於京師東安門之北。

    明中葉後期錦衣衛與東西廠並列,活動加強,常合稱為“廠衛”。

    東廠權力在錦衣衛之上,隻對皇帝負責,不經司法機關批準,可隨意監督緝拿臣民,從而開明朝宦官幹政之端。

    東廠的首領稱為東廠掌印太監也稱廠公或督主,是宦官中僅次於司禮監掌印太監的第二號人物。

    通常以司禮監秉筆太監擔任,其官銜全稱為“欽差總督東廠官校辦事太監”,簡稱“提督東廠”。

    除此以外,設掌班、領班、司房四十多人,由錦衣衛撥給,分為子醜寅卯十二顆,顆管事戴圓帽,著皂靴,穿褐衫。其餘的人靴帽相同,但穿直身。

    太監當中的一號人物是掌印太監,二號人物是秉筆太監,掌印太監管錦衣衛,秉筆太監管東廠,但是東廠又在錦衣衛的權力之上,這些地方,處處都體現了大明體製製衡的哲學,管理的哲學,連太監內部都有一套平衡體係,避免哪一個太監獨大。

    隻可惜大明一代代皇帝不斷完善的體係,看似科學,在實際上卻不是這樣的,太監很少出現互相對立的情況,更談不上製衡。誰控製了東廠,誰就控製了錦衣衛,所以在表麵,秉筆太監屈居掌印太監之下,但實際上,秉筆太監可以將掌印太監架空。

    現在魏忠賢是秉筆太監,王體乾是掌印太監,按道理應該是王體乾在上,魏忠賢在下,王體乾掌管錦衣衛,魏忠賢掌管東廠,但王體乾擺的清楚自己的位置,甘願屈居魏忠賢之下,所以東廠和錦衣衛都在魏忠賢的掌握之下,木匠天啟皇帝這一朝,在太監權力這一塊,已經被魏忠賢高度集中了。

    李成楝才會說魏公公是關鍵,韋寶自然也清楚,從魏忠賢開始冒頭開始,一直到木匠皇帝掛點,魏忠賢和奉聖夫人都會是大明實際上的掌權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