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315 祖大壽】(2/5)

作者:軒樟字數:16976更新時間:2019-06-30 16:15:15

    冷兵器時代將軍帶兵打仗之時所披的披風,這種披風一般很薄,當將軍騎在戰馬之上時,會隨風飄起。

    而且這種披風根本豈不到抵禦寒風的作用,況且代兵打仗的將軍根本不可能把披風當做禦寒使用。

    第一,將軍們的披風最重要的作用自然是讓己方軍隊辯清統帥的的位置,若是打了敗仗,可以更好的保護主帥撤退,當然穿著披風的主帥在撤退之時也有壞處,例如三國時期的曹操曾在潼關與馬超一戰,但是卻慘敗後被馬超追殺,為了不讓馬超等人認出來也是拚了老命,割須棄袍才從鬼門關走過。

    第二,鼓舞士氣,統一指揮,明確作戰方向。將軍身戰爭的指揮者,自然是起到帶頭作用,一個軍隊如果沒有了指揮者,那就是一盤散沙毫無戰鬥力,如春秋末年的孫武,秦國的白起,楚漢時期的韓信等名將,一旦指揮明確,不光能突顯出將軍們領兵打仗的實力,更能突顯出軍隊的行軍作戰能力和凝聚力,而這樣的軍隊一旦形成必然是勢不可擋。

    第三,身份與地位的象征。在兵營之中,有身份有地位的將軍往往都會帶著披風,因為這是將軍應有的榮譽和聲望,同樣也是手下對將軍們能力的認可,這些聲望和發自內心的認可都是將軍們在戰場上無數次的戰鬥,無數次的流血,拿命拚殺出來的。

    第四,受傷時可以及時包紮。無情而又殘酷的戰爭,難免會有傷亡,將軍們若是受傷也可以及時撕下披風來包紮,防止糜爛的傷口進一步惡化,

    第五,帥氣。三國時期的常山趙子龍帶著劉備的兒子阿鬥,一杆長槍一身白袍七進七出,殺的曹軍落花流水,然後趙雲穿著披風衝出曹操的包圍,感覺帥炸了。

    將軍們的披風在軍隊中的意義還是很特殊的,不光可以指揮軍隊,保護自己還可以包紮傷口,同樣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這個為首之人,是不是祖大壽?”韋寶問身邊的林文彪。

    林文彪點頭道:“我雖然也沒有見過,但根據情報描述,八成是這家夥。否則他身後的吳襄不會落後半匹馬的身位。”

    韋寶盯著祖大壽看,暗忖這個曆史上的名人,終於出場了。

    祖大壽是遼東寧遠人,吳三桂的舅舅。

    在原本的曆史中。

    祖大壽於1628年(明崇禎元年),因守寧遠獲得“寧遠大捷”而升為前鋒總兵官,被派駐守錦州。

    祖大壽後來隨袁崇煥入關保衛京師。崇禎由於種種原因將袁崇煥下獄。祖大壽怕受到牽連,毀山海關逃出。崇禎命袁崇煥寫信招撫,祖大壽才返回明朝。

    1631年(崇禎四年),大淩河之戰,祖大壽糧盡援絕,於是詐降,後逃往錦州城對抗清軍。清廷屢次招降不從。

    1641年(崇禎十四年)農曆三月開始的鬆錦大戰中,因援軍洪承疇兵敗,錦州解困徹底無望,於是祖大壽率部降清。

    後隨清軍入關,1656年(順治十三年)病故於北京。

    對於像祖大壽這種漢奸,韋寶其實不是特別討厭,隻能說心誌不堅,見風使舵,沒有準則,或者說保命至上,沒有信仰,沒有操守。

    隻要不是在投降後繼續大力為清廷辦事,屠殺許多漢人,韋寶都算是能接受。

    韋寶並沒有特別嚴厲的五毛傾向,不是說曆史上投降的人,便斷然反感,不殺死不罷休那種。

    在韋寶的印象中,祖大壽跟洪承疇這一批,便比吳三桂、耿仲明、尚可喜那一撥稍微好點。

    被逮住了,要麽投降,要麽死,人選擇投降,可以理解,但不能認同。

    將心比心,鐵杆五毛也沒有幾個到了那個關口,真的能做到抹脖子以身殉國。

    韋寶的人,在擂台前麵已經設好了兩三百個座位,周圍則用布條隔開,以防止太多的人站在擂台底下,形成踩踏。

    但祖大壽吳襄等人到了之後,並沒有坐韋寶的手下們安排的位置。

    而是由他們的家丁專門端來大椅子。

    祖大壽虎步向前,大咧咧的往正中間一坐,一副舍我其誰的架勢,倒是頗有大哥風采。

    吳襄比祖大壽年輕幾歲,但看樣子,卻像是差了一個輩分一般,在祖大壽麵前,完全沒有韋寶之前能在吳襄身上看見的一方小霸的架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