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319 請神容易送神難】(4/5)

作者:軒樟字數:21120更新時間:2019-06-30 16:15:17

    他們感覺比毛文龍要高檔,兩邊雖然在一起,但不是一個係統。

    尤其毛文龍還是南方人,是後來才來遼東的,這在地域觀念很重的時代,更加不被接納。

    天啟元年(1621年),毛文龍受遼東巡撫王化貞之命,率領毛承祿、尤景和、王輔、陳忠等一百九十七名勇士,深入敵後,先收複了豬島、海洋島、長山島、廣鹿島等二千餘裏沿海島嶼,擒綁後金守島軍官胡可賓、任光先、何國用等人。

    七月十四日,偵得鎮江(後世的遼寧省丹東市)後金主力去雙山抄殺不肯降後金的百姓,城中空虛,遂與生員王一寧商議,以鎮江中軍陳良策為內應,率一百餘人夜襲鎮江,擒後金遊擊佟養真(清帝康熙姥爺)及其子佟豐年、其侄佟鬆年等,隨派陳忠等襲雙山,擒斬後金遊擊繆一真等,史稱“鎮江大捷”。

    此戰後,寬奠、湯站、險山等城堡相繼歸降毛文龍,一時間“數百裏之內,望風歸附”,“歸順之民,繩繩而來”,使得全遼震動,引起後金方麵的極大恐慌。

    “鎮江大捷”是明軍與後金作戰以來的首勝,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心。朝廷因此對毛文龍破格提拔,升為副總兵。

    遼東經略王在晉評價此戰說:“毛文龍收複鎮江,擒縛叛賊,四衛震動,人心響應。報聞之日,縉紳慶於朝,庶民慶於野。自清、撫失陷以來,費千百萬金錢,萃十數萬兵力,不能擒其一賊。此一捷也,真為空穀之音,聞之而喜可知也。”

    內閣首輔葉向高將毛文龍比作曆史上的孤膽英雄班超、耿龔,他說:“毛文龍收複鎮江,人情踴躍,而或恐其寡弱難支,輕舉取敗,此亦老長考慮。但用兵之道,貴在出奇,班超以三十六人定西域,耿恭以百人守疏勒,皆奇功也……今幸有毛文龍,此舉稍得兵家用奇用寡之。”

    袁可立的好友董其昌則評價說:“毛文龍以二百人奪鎮江,擒逆賊,獻之闕下,不費國家一把鐵、一束草、一鬥糧。立此奇功,真奇俠絕倫,可以寄邊事者!如此膽略,夫豈易得?使今有三文龍,奴可擄,遼可複,永芳、養性可坐縛而釁之鼓下矣。”毛文龍率領一百多人取得“鎮江大捷”之後,後金方麵極為震驚,即遣大軍反撲。毛文龍兵少難支,一度退入朝鮮。朝鮮節度使鄭遵、樸燁引後金軍包圍毛文龍於林畔,雙方進行了激烈戰鬥,“一日七戰,殺傷相當”,明軍將領丁文禮、呂世舉等犧牲,後金軍也蒙受了很大損失,被迫撤兵。

    林畔之戰後,毛文龍以皮島、鐵山及寬靉山區為根據地,招募遼東難民,以老弱者屯種,精壯者為兵,從無到有,逐漸發展成一支海外勁旅。

    天啟二年(1622年)六月,袁可立接替陶朗先為登萊巡撫,明廷正式任命毛文龍為平遼將軍總兵官,掛征虜前將軍印,開鎮東江。

    東江鎮建立後,毛文龍一麵招撫因戰火而流離失所的遼東百姓,前後接濟安置百萬餘人。一麵遣將四出,不斷深入後金腹地,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逐漸成為後金心腹大患。

    後金官員稱:“毛文龍之患,當速滅耳!文龍一日不滅,則奸叛一日不息,良民一日不寧。”

    對於東江鎮的作用,遼東經略王在晉認為:“今有毛文龍在焉,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者也。《兵法》:‘計險厄遠近,上將之道。’憑鴨綠之險,居隔江之近,文龍得其所矣。奴欲長驅而肘腋之間有蠆毒焉,奴一動而毒發,屢攻之而不能去其毒,其天意留之以製奴之死命者乎?……奴之畏文龍甚也!東林名臣陳良訓則認為:“今日所恃海外長城者,非毛文龍者乎?

    天啟皇帝曾下詔書給毛文龍,肯定了東江鎮的作用。

    天啟皇帝朱由校:“念爾海外孤軍,尤關犄角,數年以來,奴未大創,然亦屢經挫衄,實爾設奇製勝之功,朕甚嘉焉。茲特賜敕諭,爾其益鼓忠義,悉殫方略,廣偵精間,先事伐謀,多方牽製,使奴狼顧而不敢西向,惟爾”

    天啟三年(1623年)夏季,努爾哈赤下令屠戮後金占領區內的遼民,而這時登萊巡撫袁可立的戰略意圖是“聯絡諸島,收複旅順”,為了解救流散百姓,袁可立令毛文龍和沈有容屬下的兩鎮兵馬不時出奇兵“塞要害,焚盜糧”,給後金以沉痛打擊。

    總兵毛文龍遣軍四出擊攻打後金,命朱家龍從千家莊進軍,王輔從鳳凰城進軍,易承惠從滿浦進軍,複遣大將張盤,率部從麻洋島登岸,相機規取金州、旅順一帶。自統八千馬步精銳,從鎮江、湯站一路進擊,予以策應。

    張盤上岸後,他按照毛文龍所布置的方略,將解救百姓作為首要任務,用戰船將金州一帶幸存的遼東百姓接渡到安全的地方,先後接濟“男婦老幼共計四千”,這些虎口餘生的百姓,以青壯年居多,苦大仇深,紛紛要求參軍攻打後金。

    張盤見民心可用,遂將這些壯丁編成隊伍,共計有三十五隊。

    七月初二日,張盤率領兵民合編的隊伍,攻打金州,一舉而下,並繳獲後金軍火器“大小炮銃一千零十四位,硝磺連藥五百六十斤,大小鉛炮子七千三百零二個。”

    隨後,又在袁可立的策應下乘勝收複了遼東半島南端的要塞旅順,以及望海堡和紅嘴堡,使得遼南數百裏之土地,重歸於明朝。

    毛文龍遣將收複金州和旅順等地,開辟了遼東戰場的新局麵。使得登萊、旅順、皮島、寬靉連為一線,解除了後金所占領的旅順對山東半島的軍事威脅,令明朝的二千裏海疆得到鞏固,並完成了對後金的海上封鎖,加重了後金統治區內糧食緊張的狀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