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402 毛文龍第一次對袁崇煥起殺心】(2/5)

作者:軒樟字數:23452更新時間:2019-06-30 16:15:46

    兵部尚書張鶴鳴為視師遼東複命時說:“自遼患以來,經略死難係獄,累累匪一今日經略,難於前日之經略萬備矣。王在晉鐵骨赤心,雄才遠略,識見如照燭觀火,肩重如迎刃理絲,但秉正不阿,人醉獨醒,獨臣於在晉兩人耳,在晉不足惜,如遼事何,此今日釀遼事大禍根也。此臣不顧嫌疑,不顧仇害,為國家大計而吐肝膽於皇上之前也。”對王推崇備至。

    薊遼總督王象乾建議王在晉:“得廣寧,不能守也,獲罪滋大。不如重關設險,衛山海,以衛京師”。於是,在晉以“撫虜、堵隘”守山海關的方略,他在《題關門形勢疏》中道:“畫地築牆,建台結寨,造營房,設公館,分兵列燧,守望相助。”

    他認為,“高嶺有乘墉之勢,鬥城如鍋底之形。昔武侯雲地勢兵者之助也,不知戰地而求勝者,未之有也。奴有戰地,而我無守地。山海一關不過通夷貢夷之道,嚴遠戍之防有兩河為保障,何夷虜之足憂。而今且以為衝邊絕塞,此豈有形之天塹,成不拔之金湯者哉。臣與同事諸臣謀之,有欲築敵樓,先居高山、高嶺者。夫敵樓孤峙,能擊遠不能擊近,倘為賊所乘,則益助其憑高博擊,而我失其所控禦矣。有為再築邊城從芝麻灣起,或從八裏鋪起者,約長三十裏,北繞山,南至海,一片石統歸總括,角山及歡喜嶺悉入包羅。如此關門可恃為悍蔽。”

    “科臣周希令議費四五百萬金以固金湯,而科臣沈應時亦亟議築起邊城為山海屏蔽,臣核道、鎮估工計費,謂湏銀百萬,蓋並造衙舍、築銃台、建營房之費盡入估數。”“臣嚐謂必有複全遼之力量,而後可複廣寧,必有滅奴之力量,而後可複全遼。不然啟無巳之爭,遺不了之局,而竭難繼之供,不可不慮。”他發現山海關關城本身存在重大的隱患,建議修重城,重城修好以後,山海關關城才真正能成為雄關天險,極具戰略目光。

    朝廷發帑金20萬兩。他的主張,遭到寧前兵備僉事袁崇煥、主事沈棨、讚畫孫元化等的反對,袁崇煥要求修築到二百裏之外的寧遠,但王在晉不聽。袁崇煥兩次直接將意見報告給首輔葉向高,但葉向高不知前線的情況,拿不定主意。這時大學士管兵部事孫承宗自請行邊,親赴山海關。帝大喜,特加孫承宗太子太保,賜蟒玉、銀幣,以示隆禮。孫承宗回京後,麵奏王在晉不足任,“筆舌更自迅利,然沉雄博大之未能”,改任南京兵部尚書,在晉既去,承宗自請督師。八裏鋪重城停工,而為了“提掇道將之精神”(改善精神麵貌),因此要到200裏外的寧遠去修一道邊牆,可惜天啟和崇禎都沒能熬到此牆的奠基就掛了,大力擴軍備戰(軍隊由五萬多一度增至十四萬),大量造辦軍械、甲仗,並且采納左通政袁可立“破格用人,以期實用,圖複建驃騎之功”的建議廣泛提拔幹部、增設衙署。

    孫承宗的關錦防線很厲害,可是後來的關寧鐵騎似乎也並沒有多少拿的出手的戰績,大淩河之戰、鬆錦大戰什麽的,明軍全敗了,而且關寧鐵騎裏有一些將領不聽指揮,還有一些將領意誌不堅定,撐不住就投降,結合起來看,孫承宗的戰略能算成功嗎?王在晉的主張是不是更合適一點?

    “主要看大明的財政狀況吧。”韋寶輕鬆道:“王在晉的策略比較實事求是,考慮到了財政問題和軍隊戰鬥力低下。孫督師大人的策略符合政治正確,朝廷聽了會高興。考慮到大明的國情,這個話不好說。棄遼守關,王兵部隻怕會被愛國的人視為賣國賊!孫閣部也是廢盡心血,戳力王事,賴何南轅北轍。可能孫督師大人的提案可能雖不符合明朝整體利益,但很可能符合可以接觸征收分配到遼餉的人的利益,也讓關寧軍得到了更多的朝廷的轉移支付。王兵部應該慶幸他的想法沒有被采納,否則他的下場不會好。每隔一段時間便會有人借此攻擊他一番。不要總想權謀,還要看地緣環境。聽王在晉收縮進山海關的話,遼東的土地城市還有百姓怎麽辦?建州女真他們是漁獵農耕民族,留那麽多地和人,努爾哈赤皇太極他們做夢都能笑醒吧?所以應該把人都遷進來啊,可是,這得多大的工程?大明朝廷若是有把幾百萬遼民遷進來安排好的財力,順道毀掉遼東所有軍事據點的兵力,有這些東西的話早幾百年滅了後金了。哪裏還用這麽費事?”

    袁崇煥和毛文龍聞言,不約而同的互相看了一眼,原本覺得韋寶厲害,但也隻是正常人的水平,現在他們是真的牆都不服,就扶韋寶了。

    韋寶居然可以一個人分別扮成兩個人,自言自語?反正正話反話都讓韋寶說盡了。

    “那韋公子,我們朝廷的財政狀況,現在到底怎麽樣?到底是全麵出擊,各地堅守,困死建奴的方略合適,還是王在晉全麵退守,據守山海關以逸待勞的方略合適呢?”袁崇煥問道。

    “我覺得,關鍵不是哪種合適不合適,而是根本無從選擇!”韋寶答道:“不怕說句犯忌諱的話,現在的大明朝哪還有遼東啊,廣寧丟失後,錦州以北早在後金的控製中了,明軍能勉強控製的地區隻有狹窄的遼西走廊了,而遼西走廊在軍事上是死地,無論對明還是對金,都不適合長期駐軍,所以後金對遼西的軍事作戰每次都是拔點搶東西而不是占領。不收縮等著被後金隔段時間就來收割唄。現在其實已經退無可退!大明即便缺銀子,缺的也絕不是這麽一點點銀子,關外的問題,看著好像是在關外,其實都在關內!朝廷稍稍經濟狀況好轉一點點,建奴立馬都得逃到深山老林躲起來!”

    毛文龍聽後大喜:“總算是有個明白人了。”不由的鼓掌為韋寶讚同:“真喜歡聽韋公子說話,隻有韋公子一個人的話能說到老夫心坎裏去,跟老夫想的一模一樣!”

    韋寶嗬嗬一笑,這是很簡單的認識吧?沒有想到毛文龍這麽激動。

    其實全世界上下五千年,古今中外,隻有一本書認為王在晉在山海關重城的策略不是錯誤的,那就是王在晉自己寫的《三朝遼事實錄》。

    而且,王在晉自己也不明確當時誰對誰錯,而是事後諸葛亮式的抬杠,借孫承宗的奏疏讓人誤以為孫承宗對他無法接話。完全是文字遊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