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550 想撿便宜的毛文龍】(2/4)

作者:軒樟字數:11678更新時間:2019-06-30 16:16:40

    毛文龍的策略很簡單,也很統一,很連貫,可以說,從來沒有變過,那就是真正的遊擊戰方針!

    從天啟元年到崇禎二年他被殺,大概八年左右的時間,毛文龍一直盤踞在皮島,這一曆史階段的毛文龍為遼東的海上長城,那麽此時的毛文龍作戰功績到底如何呢?

    其實沒啥能值得拿出手的功勞。

    就是建奴來了,他就堅決撤走,建奴打大明,他會派出小股部隊襲擾,僅此而已。

    然後幾十倍,幾百倍的誇大戰績。

    當然,如果說大帥毛文龍一直不和後金作戰也是冤枉了他,但是毛文龍自己在塘報中吹噓的戰績,在後金方麵、朝鮮方麵的記載中根本無法得到多少印證。

    實際上毛文龍的若幹次小規模的軍事行動,其效果都是十分有限的,在天啟年間,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統帥後金連續對關寧發動兩次進攻,也對蒙古發動了若幹次進攻,毛文龍牽製安在?

    毛文龍在外交方麵是很強大的,甚至要偷偷跟後金方麵共圖“大事”。

    而這種大事是“爾取山海關,我取山東”,原來他妄圖勾結後金以進攻明朝,圖謀割據海外。

    韋總裁知道一些這方麵的情報,但是韋總裁並沒有當回事,以他對毛文龍的接觸了解,覺得毛文龍僅僅是用外交補充他的‘遊擊戰’罷了。

    說起遊擊戰,說起敵後戰爭,毛文龍大帥的確堪稱鼻祖人物。

    毛文龍還養出不少“勞苦功高”的部下將領。

    在殺掉毛文龍之後,崇禎三年,袁崇煥被思宗處死。

    既然袁崇煥已死,毛文龍的部將們應該聽從朝廷約束了吧?

    事實上,恰好相反,東江將領們連續發動兵變,體現了這支部隊驕橫跋扈、習慣以兵變要挾朝廷的本來麵目。

    皮島在毛文龍死後曆次發動兵變。

    崇禎三年(1630年)四月,皮島將領劉興治等為戰死於薊鎮的兄長劉興祚治喪,東江鎮諸將都前往吊唁,而劉興治因為仇恨朝廷對其戰死的亡兄待遇過差,在追悼會上借機殺害了陳繼盛,皮島遂處在劉興治的控製之下,後來在皮島將領沈世魁等人的幹涉下,劉興治被殺,兵亂結束。

    崇禎四年(1631年)八月,關寧軍祖大壽部被後金受困於大淩河城。明登萊巡撫孫元化急令收入其麾下駐紮登萊的東江將領孔有德、李九成等人趕赴前線增援,然登州遼東兵與山東兵素不和,孔有德抵達吳橋時,因遇大雨春雪,部隊給養不足,又部隊行抵吳橋時,同當地人發生矛盾,孔有德等驕兵悍將經過商議,勾結另外一名叫李九成的東江將領(此人貪汙了孫元化給的市馬錢),共同嘩變,而在東江的毛文龍侄子副總兵毛承祿也立即叛變響應叛軍。叛軍在山東境內連陷臨邑、陵縣、商河、青城諸城,率兵直趨登州。

    崇禎五年(1632年)一月登州告失陷,孫元化受到朝廷攻擊而被處死,明廷從關外調來祖大弼、張韜等人統帥的關寧大軍平叛,在袁崇煥訓練出來的關寧鐵騎的嚴厲打擊下,叛軍節節敗退。崇禎六年(1633年)四月,孔有德、耿仲明從鎮江堡(臨鴨綠江出海口)降後金,皇太極出郊十裏迎接,予以厚待,此次降清的孔有德、耿仲明都被封為元帥,後晉升為異姓王,成為清朝開國的“三王一公”中的兩王。

    尚可喜叛變。

    尚可喜是東江鎮的重要將領,其父、兄都曾在戰場上為明朝英勇奮戰而戰死,尚可喜本人成為廣鹿島遊擊,駐守廣鹿島。1631年(明崇禎四年)十月,皮島發生兵變,東江總兵黃龍被耿仲裕、王應元等拘禁,沈世魁攝其事。尚可喜聞訊後趕回皮島鎮壓兵變,殺耿仲裕、王應元等帶頭者,扶黃龍複出。被提拔為遊擊。後黃龍戰死,沈世魁接任東江總兵,沈氏對他懷恨在心,伺機報複。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