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618 免去十年賦稅】(3/4)

作者:軒樟字數:9358更新時間:2019-06-30 16:17:04

    現在倒好,一次賦稅還沒有交過,馬上又來個十年免交賦稅,合著什麽都是你說了算啊?

    “那太傅大人是否還向老百姓征稅?”申景搷忍不住問道。

    這也是在場老百姓們關注的問題。

    韋寶笑道:“不收,這十年,不收農業稅!隻收商業稅!”

    韋寶本來就不說農業稅,糧食統購統銷,鼓勵生產,糧食的定價權力都在天地會各級行政公署手裏,韋總裁本來就相當於一個京畿道和黃海道的獨裁大地主,哪裏還用得著收稅?收稅不說多此一舉嗎?

    隻要農業生產上去了,商業上的稅收將遠高於傳統征稅方式。

    申景搷沒話說了,所有在場的老百姓們聞言,則是一陣歡呼。

    老百姓光是聽見不用交農業稅了,卻並不知道糧食統購統銷,所有的賦稅都包含在這個裏麵了。

    具宏、申景搷和一幫同來的兩班大臣們,以及隨行的十多名隨從,將已經昏過去不省人事的具仁垕抬著走了。

    他們走的很淒涼,毫無半點兩班重臣的風采,一路被人嘲笑,謾罵,各個如同行屍走肉,怎麽出的漢城都不知道。

    具宏他們走了,韋總裁對林文彪以及漢城行政總署的一幫官員們交代了一番,在十日內,務必肅清京畿道和黃海道的所有仍然與朝鮮朝廷有來往的官員和大地主,以及奸細。

    這個工作量很大,很難在十日內完成,所以,韋總裁要求使用風聞言事的辦法。

    風聞言事是古代君王為整頓朝綱,肅清吏治而采用的手段,為官者可以憑風聞上奏,互相彈劾,查實屬實者嘉獎,不實者不罰,是君王廣開言路的策略,明清兩朝皆有君主使用過。

    所謂風聞言事,就是將未經證實的情況或傳言上奏給皇帝,作為考察官吏的參考。

    風聞言事的做法在明朝較盛,清軍入關後,順治皇帝擔心不負責任的虛情上奏易產生顛倒是非、借機誣陷的弊端,將其廢止。

    康熙親政初期,延續了順治帝的做法,禁止風聞言事。

    但是,由於言路不暢,言官不敢開口,皇帝對官員的了解受到很大限製,為貪官汙吏為所欲為提供了條件。

    這些促使康熙下定決心,重開風聞言事。

    康熙三十六年,他明確提出:“科道官以風聞題奏,即行察核督撫,賢者留之,不賢者去之。如此,則貪暴斂跡,循良競勸,於民大有裨益。嗣後各督、撫、將軍、提、鎮以下,教官、典吏、千把總以上,官吏賢否,若有關係民生者,許科道官以風聞入奏。”

    風聞言事雖然容易產生官員相互攻訐、破壞法製的弊端,但確實有利於疏通言路,集思廣益,及時發現問題,這在貪汙腐敗比較嚴重的清初顯得尤其重要。

    康熙朝一些重大案件的揭露,正是得益於風聞言事。

    如明珠黨案,就是由山西道禦史陳紫芝彈劾湖廣巡撫張芬貪汙搜刮而引發,後經禦史郭繡再度彈劾得以查處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