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701 好戲連台】(4/4)

作者:軒樟字數:9608更新時間:2019-08-23 23:33:43

    魏忠賢和王體乾正在商量著,魏忠賢的貼身太監過來了:“九千歲,不好了,東林黨上萬大臣聚集在宮門前,嚷嚷著要見陛下,要彈劾韋寶。”

    魏忠賢聞言,皺了皺眉頭:“東林黨越來越放肆,動不動就聚集這麽多人圍堵宮門,他們想幹什麽?想造反嗎?”

    “他們也就會這一招了!肯定又是楊漣、朱延禧那幫人牽頭。”王體乾道:“這事重大,隻能九千歲親自出馬了,否則,他們可能會去敲登聞鼓。”

    魏忠賢嗬嗬一笑:“他們想敲也敲不到,咱家早就吩咐過禦林軍把鼓槌藏起來,登聞鼓旁邊每日幾十名禦林軍把守,他們連接近登聞鼓都接近不了,怎麽敲?”

    “還是九千歲高明。”王體乾拍馬屁道。暗忖你這是欺君犯上啊!登聞鼓誰都可以敲,這是太祖定下來的章程,就是怕出現巨奸阻礙皇帝的視聽。

    登聞鼓設在新華門,嘉慶年間震驚朝野的毒殺賑災官員李毓昌案,進京擊登聞鼓驚動了皇上,才得以昭雪。

    雖然隻是個例,但或多或少還是能起到平反冤獄的作用。

    要知道,皇權設計的這種製度,是有違傳統理念的。

    中國古代一直都是以“和諧”與“無訟”為價值導向的,即便有了糾紛,也要從基層解決、逐級解決。

    從隋唐時候就規定,不經過縣衙門審理,而直接向州府訴訟的,叫“越訴”,不許受理,違者要笞四十。

    別說是草民百姓了,就是天天參見皇帝的官員,也不能直接向皇帝告狀。

    而且,允許越級直訴,確實讓刁蠻無賴之徒有機可乘,他們無理取鬧敲詐勒索,甚至聚眾挾製官府,上至京師下至地方,官員不勝其煩叫苦不迭。

    以至於明清兩代考核官員,其中一條標準就是你轄區內每年越訴案件的數量,數量超過可允許標準,說明你治理無方,激起民變,所以地方官總是千方百計阻止越訴。

    以禁止越訴為原則,輔之以允許直訴為例外,朱元璋當初規定這一條的時候,真可謂用心良苦。

    當皇帝的肯定想知道下麵的民情,但他高高在上,被群臣隔離了,被隔離的皇帝是很危險的。

    所以皇帝總會留個口子。天下是皇帝私有的,家天下弊端重重,唯一的優點是產權明晰,皇帝希望家傳萬代。

    而官員是拿了皇帝的俸祿給皇帝幹活的,官員肯定有欺上瞞下官官相護。

    如果不開個口子,老百姓就沒法活了。

    中國人有清官情結,但是清官不是法官,總希望往上頭找大官,鬧的動靜越大越好,皇上才是最大的清官。

    對於皇帝而言,救濟百姓倒是次要,關鍵是了解地方、震懾地方。

    你魏忠賢把登聞鼓的鼓槌都藏起來了,還不是欺君犯上嗎?

    “你去!把東廠和禦林軍的兵馬都點上!”魏忠賢對太監道。

    43631/513375169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