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737 自己跑的船】(2/5)

作者:軒樟字數:15520更新時間:2019-10-04 23:58:46

    大帆船貿易自1565年開始,1815年結束,每兩年往返一次。

    這種貿易實際上就是用美洲的金銀換取亞洲尤其是中國的產品。

    大帆船載著亞洲的商品到墨西哥去,再從阿卡普爾科把這些亞洲特產用大輪車運往其他地方,部分貨物甚至轉運到危地馬拉、厄瓜多爾、秘魯、智利和阿根廷。

    在回程中,這些大帆船運回墨西哥產的銀元、銀錠、可可子、羊毛等土特產。

    由於亞洲產品價廉物美,在美洲曾一度排擠了西班牙產品。

    國王菲利浦二世為了保護西班牙商務,於1593年下令限製馬尼拉大帆船貿易,規定到墨西哥的大帆船每年不得超過2艘,每艘載重不得超過300噸。

    由此,馬尼拉大帆船貿易進入了持續兩個世紀的商業限製時期,18世紀下半葉,西班牙經濟凋敝,被迫開放馬尼拉港,大帆船貿易日趨衰落。

    1813年10月,西班牙王室下令廢止大帆船貿易。

    曆時250餘年的大帆船貿易促進了太平洋兩岸的經濟文化交流,通過貿易,美洲的玉蜀黍、煙草、花生、西紅柿等作物傳入中國和亞洲。

    東方文化特別是中國的工藝美術對美洲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從經濟上看,馬尼拉是17世紀下述兩大重要經濟活動的交匯點:一個是西屬美洲銀礦出產的白銀大量流入,另一個是華人們的門類齊全的製造業的商業企業。無論是哪一年,都會有一兩艘西班牙大帆船,從阿卡普爾科穿越太平洋,把美洲出產的白銀運到馬尼拉,以購買中國絲綢、中國和印度的棉織品,以及美洲需求量甚大的其他精美消費品。

    西班牙人輕蔑土著,卻拿頭腦靈光的華人沒有辦法。

    基於經濟上的考量,他們不得不利用華人擅於經商的長處,為他們提供日常用品,也牟取龐大的利益。

    西班牙占領菲律賓以後,從明朝運去的棉布很快就成為當地土著居民的生活必需品。

    1591年西班牙的菲律賓總督發現,當地土著居民因為使用中國衣料,不再種棉織布,所以下令禁止土著居民使用中國衣料絲綢、棉布。

    1592年,這個總督報告西班牙國王說,大明國商人收購菲律賓棉花,轉眼就從中國運來棉布。

    棉布已成為中國在菲律賓銷路最大的商品。

    同樣,在1680年代,中國絲綢就已威脅到西班牙產品在美洲的銷路。

    17世紀初,墨西哥人穿絲綢多於穿棉布。到了1637年,情況愈發嚴重,墨西哥的絲織業都以明朝絲為原料,墨西哥本土蠶絲基本上被消滅了。

    鄰近墨西哥的秘魯也是明朝絲綢的巨大市場,明朝絲綢在秘魯的價格隻有西班牙製品價格的三分之一。

    明朝絲綢不僅泛濫於美洲市場,奪取了西班牙絲綢在美洲的銷路,甚至繞過大半個地球,遠銷西班牙本土,在那裏直接破壞西班牙的絲綢生產。

    馬尼拉大帆船造成的經濟和金融後果是,大明帝國憑借著在絲綢、瓷器等方麵無與匹敵的製造業和出口,與任何國家進行貿易都是順差。

    因此,正如印度總是短缺白銀,明朝則是最重要的白銀淨進口國,用進口美洲白銀來滿足它的通貨需求。

    美洲白銀或者通過歐洲、西亞、印度、東南亞輸入中國,或者用從阿卡普爾科出發的馬尼拉大帆船直接運往中國。

    中國往往是大帆船貿易貨物的主要來源,就新西班牙(墨西哥及其附近廣大地區)的人民來說,大帆船就是中國船,馬尼拉就是中國與墨西哥之間的轉運站,作為大帆船貿易的最重要商品的中國絲貨,都以它為集散地而橫渡太平洋。

    在墨西哥的西班牙人,談論菲律賓的時候,有如談及中華帝國的一個省。

    無論是澳門—果阿—裏斯本航線,澳門—長崎航線,還是月港—馬尼拉—阿卡普爾科航線,當時大明帝國出口的商品都是以生絲、絲綢、棉布為主,而進口的隻有少量的香料之類,葡萄牙、西班牙始終處於貿易逆差之中,中國則始終處於貿易順差之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