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742 韋寶要親自動手了】(1/5)

作者:軒樟字數:19186更新時間:2019-10-04 23:58:48

    “兵部海防衙門?兵部海防大臣?”朱由校重複了一句,並且皺了皺眉頭,並沒有直接回答韋寶的話。

    韋寶心中一驚,和之前想的一樣,這個朱由校,果然不是什麽完全不管事的人,他隻是受挫折受多了,管怕了,覺得躲在幕後,讓魏忠賢在前麵折騰,要遠比他自己親自上陣好的多而已。

    但是關乎到財政和軍事上的舉措,朱由校是很小心的。

    朱由校不吭聲,韋寶也不催促他,繼續做自己的木工活,仿佛剛才啥也沒有說過一般。

    兩個人一時間似乎沒話說了。

    朱由校心裏有本賬,韋寶現在的官職是翰林院侍讀學士、內閣中書舍人掌製、都察院經曆司經曆、大理寺左寺丞。

    雖然有四個職銜,但是前麵兩個都是虛職文官,並沒有什麽權力,隻是方便入宮,而後麵兩個是實權文官,但都是司法衙門,隻是監督百官,清查律法,況且是京官,容易掌控。

    但是韋寶主動要求設立的這個什麽兵部海防衙門就牽涉到很多事情了,首先是海路將被開通,將打破大明一貫的海禁策略,其次是增設一道兵部衙門,也意味著多出一支人馬來。韋寶說是他出錢,但是朝廷的軍隊,怎麽可能讓一個私人出錢養活?那樣的話,到底這支軍隊算是你韋寶的軍隊,還是算大明朝廷的軍隊呢、

    朱由校是貪玩,是受不了挫折,是沒有政治天賦,但並不是傻,皇家的人,基因普遍是優良的,絕對不能說不聰明。

    “韋愛卿,設置兵部海防衙門這個事情,朕會考慮的。此事關係重大,不能倉促決斷,必須交內閣商議。”朱由校道:“而且,朕看來,很難!大明一向依靠的是漕運,突然開海運,牽扯到了許多人的利益,怕惹出亂子來。”

    韋寶大概料到皇帝會這麽說,並沒有著急,就怕你不開口,而不怕你抵觸!

    開口的抵觸和不開口的抵觸還是有分別的,隻要肯開口,就證明有去想過,而不是拒絕去想。

    明政府傾向於在前台維持一套僵硬的官僚體製,在後台進行調整和控製。

    雖然明廷因實際情況而不得不做一些改革,但在同時又盡力維持已經設置起來的官僚體製,甚至為此不惜折中解決官員職能。

    這樣,雖然例外增加了一些臨時性機構,但明廷從未設法對政府機構做定期調整,總是繼續維持著官僚體製的表麵性。

    存在著職責規定不明、職務斷裂、雙套中央政府機構、機構重疊之類的毛病。

    漕運總督一職的職責沒有清楚地規定,擔任者就有機會顯示自己的個人特性。

    既然此職的職掌五花八門,這就需要任職者的才能全麵,能夠發揮自己的創造性。

    事實證明,擔任此職的,從整體來看,都是一些精力充沛、意誌堅定、處事果斷的官員。

    在原本的曆史中,在大明王朝的八十多名漕運總督中,有32位隨後成為內閣成員。

    現在的漕運總督實際上就由馮銓兼任。

    考慮明代內閣職位經常被勢力強大的人物長時期獨占,這個紀錄就值得注意。

    明政府在清江浦設有檢查站,負責征稅、打造船隻。

    原來的貨物稅,實物征收,包括木材、竹子、鑄鐵、石灰、麻、煤和桐油。

    其他物品則由淮安府負責征收通行稅。

    檢查站官吏由淮安知府派任首席代表、辦事吏員,工部清江浦分司郎中派任副官,山陽縣派遣衛兵和勤雜工。全部職員超過100名。

    檢查站所有征稅收據和賬簿由漕運總督簽發,受其嚴密監督。

    盡管明代官僚體製被嚴格地劃分為幾部分。

    文官係統和軍事係統之間、京官和地方官之間、尚書大臣和朝廷特派官員之間,明顯存在著不可跨越的鴻溝。

    然而下層官僚體製,卻表現出足夠的適應能力,使各個部分能夠一直地運作起來。

    來自各個對立係統的官吏能夠組織在一起。

    明朝統治早期,全國稅額總數接近2950萬石。

    1200萬石由地方政府支配,作為官俸、行政費、撫恤金和養老金、賑濟費、官府學校費和地方糧倉儲存費。

    另外800萬石,主要在華北征收,作為駐守西北前線軍隊的軍糧。

    其餘不到1000萬石的稅糧,供中央政府花費,其中120萬石給南京,北京所得總數在820萬石左右。

    穩定性是漕運體係運作的一大顯著特點。它基本上反映了明廷努力根據預定計劃,固定國庫收入和支出。

    明初38萬世襲軍戶,十六世紀早期下降到5萬戶,原因是軍戶大量逃亡。

    “解戶”製導致貧困和破產,稅糧必須由納稅人運送到目的地。

    西北地區不得不從其他地區購買茶葉、鹽和紡織材料之類的必需品,又找不到平衡貿易和增加收入的途徑,西北地區銀兩大量外流,導致該地區在隨後的時期全麵蕭條。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