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817 總裁要看試驗】(3/4)

作者:軒樟字數:9908更新時間:2019-12-13 22:21:28

    魚雷艇就此問世。

    此後,奧地利、希臘、德國、意大利、日本及北歐各國的海軍都擁有了魚雷艇。

    1878年1月26日,俄國魚雷艇首次成功使用“白頭”魚雷,在70米距離上擊沉了排水量2000噸的土耳其炮艦“英蒂巴”號。

    魚雷艇創造了小艇打大艦的奇跡,使魚雷艇引起人們的重視。

    此後,歐洲各國海軍都相繼製造和裝備了魚雷艇,魚雷艇的性能也不斷得到改善。

    在十九世紀末期,魚雷艇從出現,到具備作戰威力,也需要花費五到十年的時間。

    當時有個背景條件,就是有能力研發魚雷的國家,已經有很不錯的科技技術基礎了。

    韋家莊的軍工落後在基礎這裏,所以,即便是韋寶能拿出方案,給出方向讓底下人去搞,具體多久能搞出來,韋寶也沒有辦法預估。

    1887年1月13日,俄國艦艇向60米外的土耳其2000噸的“因蒂巴赫”號通信船發射魚雷,將其擊沉。這是海戰史上第一次用魚雷擊沉敵艦船。

    1899年,奧匈帝國的海軍製圖員路德格·奧布裏將陀螺儀安裝在魚雷上,用它來控製魚雷定向直航,製成世界上第一枚控製向的魚雷,大大提高了魚雷的命中精度。

    1904年,美國人E·W·布裏斯發明發熱力發動機代替壓縮空氣發動機的第一條熱動力魚雷(亦稱蒸汽瓦斯魚雷),使魚雷的航速提高至約65公裏/小時,航程達2740米。

    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時,魚雷已被公認為是僅次於火炮的艦艇主要武器。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魚雷擊沉的運輸船達1153萬噸,占被擊沉運輸船總噸位的89%;艦艇162艘,占被擊沉艦艇總數的49%。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魚雷擊沉的運輸船總噸位達1366萬噸,占被擊沉運輸船總噸位的68%;艦艇達369艘,占被擊沉艦艇總數的38.5%。

    1938年,德國首先在潛艦上裝備了無航跡電動魚雷,它克服了熱力魚雷在航行中因排出氣體形成航跡而易被發現的缺點。

    1943年,德國首先研製出單平麵被動式聲自導魚雷,它可接收水而艦艇的噪聲自動導魚雷,提高了命中率。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德國又發明了線導魚雷,發射艦艇通過與魚雷尾部連接的導線進行製導,不易被幹擾。

    到了50年代中期,美國製成雙平麵主動式聲自導魚雷,又稱反潛魚雷,它可在水中三維空間搜索,攻擊潛航的潛艇。

    1960年,美國又首先研製出“阿斯羅克”火箭助飛魚雷,又稱反潛導彈,它由火箭運載飛行至預定點入水自動搜索、跟蹤和攻擊潛艇。

    到了二十一世紀,世界上裝備和使用魚雷的國家很多,但能夠研製和生產魚雷的國家卻屈指可數,隻有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瑞典、中國等廖廖幾個。

    其中美國的魚雷研製水平一直居世界領先地位,而俄羅斯在與美國的激烈競爭中,其魚雷發展獨樹一幟,是唯一可與美國分庭抗禮的魚雷生產大戶。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