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848 努爾哈赤不怕死人】(4/4)

作者:軒樟字數:9478更新時間:2020-01-13 23:57:11

    到了萬曆年間,遼東居民、士卒往往有無法生活或不堪壓迫而逃亡的零散記錄,雖然顯出明後期遼東經營的衰退,但確實也是人口飽和導致人地矛盾嚴重所致。

    明代平均氣溫低於絕大部分封建時代,而明末氣溫下降尤其嚴重,糧食減產,災荒頻發,這就越發加重了人地矛盾的問題。

    努爾哈赤攻陷廣寧之後,王在晉上奏疏說有200萬軍民逃回山海關內,這是誇大之詞,隨後就改口說十餘萬。

    以古代的交通水平,及遼東的地形,也不可能百萬人民短時間遷移,因此努爾哈赤在攻陷廣寧之後,計算明末戰亂、後金屠殺導致的死亡流散,占領遼東都司大部的滿洲控製下的漢人人口仍在百萬以上。

    1893年清朝的遼寧有人口430萬,這是闖關東已經初步開始時的數據,且當時平均氣溫遠高於明末,農業技術水平也勝過很多,更有來自美洲的紅薯土豆玉米等高產抗旱作物已經一定程度推廣。

    在明末小冰期時代,以努爾哈赤的眼界,恐怕也覺得麾下的一百多萬漢人是嫌多難以管理的,尤其由於貧富分化,其中很多窮苦之人交不起或者隻能繳納少量賦稅,其存在短時間無法有效轉化為後金集團的戰爭潛力。

    努爾哈赤沒有任何為貧民重新分配土地財富的想法,努爾哈赤推出的所謂的“計丁授田”政策,雖然也名義上包括漢民,但實際上是為八旗服務的。

    在原本的曆史中,投奔建州的遼西將門如寧遠祖氏等勢豪都得到了女真人的優待,哪裏有一丁點的打擊豪強之處。

    天命九年,1624年正月初五,開始下令劃分有穀或無穀之人,諭令規定每人有糧食六至七金鬥(一金鬥為一鬥八升)的,為“有穀之人”。不到六至七金鬥,但又有牲畜,“足以維生者”,亦列入“有穀人”數內,若不足維生,列入“無穀之人”數內。

    努爾哈赤下令將“無穀之人連戶押來,令為阿哈(即奴隸)”,後來又命令將押來的“無穀之人”盡數屠殺。

    滿洲野蠻惡劣的管理激起漢民反抗,使得努爾哈赤陷入瘋狂固然是一方麵。另一方麵,自明天啟初年起,氣候變冷,糧食減產越發嚴重,努爾哈赤認為以暴力手段消滅窮人,就能解決人地矛盾的問題。

    後來努爾哈赤臨死前甚至又屠殺了一部分富戶,前為“殺窮鬼”,後為“殺富戶”,這是為了騰出更多土地給八旗耕種。

    在努爾哈赤的殘酷屠殺下,遼東人口銳減。但他的馬爾薩斯主義思想並沒有讓遼東穩定下來,反而饑荒頻仍,物價飛漲,乃至於“人相食”,而努爾哈赤晚年到皇太極初年,後金也有寧遠、寧錦之敗。

    所以,努爾哈赤是不怕死人的,也不怕大規模的兵力損耗。

    在皇太極在遼南大敗之後,努爾哈赤就想過很多對付寶軍的辦法。

    43631/487151827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