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859 喪權又辱國的條約】(1/5)

作者:軒樟字數:12600更新時間:2020-01-24 08:27:01

    每個區塊都靠的很緊密,寶軍到時候要撤離都得小心。

    幾個指揮官研究了一番,覺得譚瘋子師長的安排沒問題。

    “沿途用石塊做好記號,別到時候把咱們自己炸了。”譚瘋子不放心道:“還有,這幾日要時刻警惕建奴會大舉進攻,不要以為他們連續受挫之後會有所收斂,建奴還是很勇悍的,不能像看待朝鮮兵和明軍一樣看待建奴。”

    “師座放心,我們不是第一次用地雷戰了。”萬大喜笑道:“建奴留下了不少火葯和壇壇罐罐,正好都能派上用場了,咱們用建奴用過的壇壇罐罐都嫌髒。”

    譚瘋子和參謀長,還有其他幾名將領一起笑著點頭。

    參謀長表示大營的防務,他會親自負責,至少建兩道防禦。

    譚瘋子對眾人的表態感到滿意。

    “我給你五個團,全部以班為單位,一半用於遊擊班,一半用於埋雷班,遊擊班給埋雷班打掩護。其餘團,留守大營,防護並趕製地雷!”譚瘋子道:“這次幸虧總參謀部有先見之明,預料到可能用地雷,讓我們帶了一些配件材料,用來造幾萬地雷不成問題。”

    眾人一聽都很振奮。

    製作地雷的材料,寶軍通常都是攜帶的,因為不占地方,一輛馬車拉的材料就能製作上萬地雷。

    加上寶軍遊擊戰,主要武器也是地雷。

    地雷在我國約有500多年的曆史。

    明代兵器製造家首次發明創製了地雷,並大量用於戰爭。

    明代兵書《武備誌》中記載了10多種地雷的形製及特性,並繪有地雷的構造圖。

    地雷多是用石、陶、鐵製成的,將它埋入地下,使用踏發、絆發、拉發、點發等發火裝置,殺傷敵人。

    早期的地雷多是用石頭打製成圓形或方形,中間鑿深孔,內裝火藥,然後杵實,留有小空隙插入細竹筒或葦管,裏麵牽出引信,然後用紙漿泥密封藥口,埋在敵人必經之處,當敵人將近時,點燃引信,引爆地雷。這種石雷又叫“石炸炮”。

    其構造簡單,取材方便,廣泛使用於戰鬥。

    但也因貯藥量小,爆炸力較小,而漸被更新。後來地雷的形製,特別是發火裝置得到不斷改進,擴大了地雷的有效殺傷範圍。

    明朝還創造了官亭炮和公署炮,專門埋設在官府大堂的公案下或官亭內,待敵軍占領後,隻要碰到發火機關,地雷立即爆炸。

    寶軍的地雷要比明軍的先進的多。

    因為韋總裁帶來的軍艦上就有幾十種現成樣版。

    除了沒有防坦克雷那種大家夥,其他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主要地雷種類都有。

    清朝前期,統治者極不重視地雷及各種爆炸器材的製造和使用。

    直到鴉片戰爭以後,丁守存、黃冕等人才開始積極研製各種地雷,主要是拉發雷和絆雷。

    丁守存曾發明一種“跳雷”,曾攜赴天津試演,十分靈驗。

    這種地雷是將一個鐵鑄的圓形地雷裝入木櫃中,木櫃下部填裝火藥,連接地雷引信,木櫃內裝有發火裝置。

    使用時,先將木櫃埋入地下,在木櫃一旁,安置翻車,與櫃內發火裝置連接。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