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917 管理蒙古,得學建奴】(2/5)

作者:軒樟字數:12348更新時間:2020-04-14 04:54:06

    這與兩者所處的地理環境有關,東北在很早就已經開墾種地,而蒙古高原至今也就隻有漠南適合大麵積耕種,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哪怕當時的蒙古高原各部不分裂,也湊不出一支“幾十萬的大軍”。

    即使是成吉思汗時代,也是蒙古高原最繁榮的時代,在冊戶數也就五六萬戶。

    蒙古四次西征每次也就數萬兵力。

    從組織架構來說,圍繞古代中原建立的政權分為兩種:一種是由內姓部落為主導,外姓部落為仆從,多個遊牧部落組成的部落聚合體。

    一般習慣稱之為“遊牧汗國”。

    他們的首領一般叫“可汗”或“單於”,由內姓部落各酋長直接選舉產生,軍事民主製。

    然而實際操作中往往會壞規矩的搞成世襲繼承。

    而這就很容易由繼承問題引發內耗,比如“諸弟之亂”。

    當內姓部落在草原的實力在內耗中下降之後,新崛起的強部會取而代之成為新的草原霸主,建立自己的內姓部落集團重新主宰草原。

    這類純遊牧政權比如: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吐穀渾、薛延陀、回紇、黠戛斯,甚至明初的北元也是有元朝體製空殼包裝的遊牧汗國。

    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氣球”看似很強很大,但實際上一紮就破。

    內姓部落對草原的統治靠的是威望,而這種威望是建立在內姓部落的實力和影響力之上。

    所以隻要盯著內姓部落決戰,消耗它的有生力量或者滅掉它的威風,草原自然而然就會“改朝換代”。

    漢朝就盯著匈奴決戰,恨不能像打霰彈槍一樣多路出擊,寧可一堆人在茫茫草原、戈壁上迷路到無功而返,隻要有一路找到匈奴核心部落,逼它決戰就能把匈奴打到崩潰。

    唐朝也是就盯著東突厥決戰,然後一戰把突厥打到失勢龜縮在漠南,薛延陀趁機崛起占據漠北。

    然後又決戰沉重削弱薛延陀勢力,回紇可汗吐度迷乘機帥部投唐並聯手滅了薛延陀,隨後請求唐朝管轄漠北,這才有了都護在燕然。

    明朝朱棣五征漠北,三次就追著太師阿魯台部打,可能總計也就殺傷幾千人。

    然而阿魯台在草原的威望被這麽打的下滑很快。

    不久瓦剌部的脫歡成為了草原眾望所歸的猛男,打敗了阿魯台勢力,瓦剌暫時統一了草原。

    而他的兒子正是後來明英宗的小迷弟“也先”。

    另一種政權就比較可怕了,它的製度基本上就是抄襲中原王朝的。

    在漢人農耕的地盤就用中原王朝統治方式在地方設立州郡長官、節度使,杜盜匪,勸農桑,立學堂。

    但在草原遊牧區,就編戶齊民並按等級分工合理調配各部牧區。

    它們的統治者一般稱為皇帝或者大王,都實行世襲繼承製度。

    相對於前者遊牧汗國而言,這種政權的組織架構更穩固,民族凝聚力更強,不容易爆發內部矛盾。

    即使被外族打到亡國還可能煥發第二春,比如遼朝與西遼,很容易死灰複燃,抗打擊能力很強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