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945 胥吏】(1/5)

作者:軒樟字數:12456更新時間:2020-04-24 02:45:48

    大明朝的疆域在韋寶的這一世,也沒有什麽改變。

    明初在外蒙古邊境一帶設置四十餘個衛所為邊防前線,包括東勝衛、斡難河衛、開平衛、大寧衛等皆為明朝邊防重地,其走向大致為陰山、大青山、西拉木倫河一線。

    永樂以後,由於天氣轉寒,農耕不濟,致使邊境逐漸南移。明中期,隨著蒙古複振,邊境再次內遷,並修建長城以防禦蒙古,在長城沿線設九邊重鎮加強防禦,長城也成為當時農耕區與遊牧區的界線。

    朱元璋置遼東都司經營遼東,後朱棣招撫女真部落,於1411年設奴兒幹都司,共轄130多個衛所。

    1435年明宣宗撤回在奴兒幹的流官駐軍,至萬曆年間衛所增加至384個。

    晚明,後金崛起後逐漸進占遼東。

    東北鄰國高麗於元明之際大肆擴張領土,通過招諭、剿殺、驅趕女真部落,使疆域不斷向北推進。

    1393年,朱元璋內遷鐵嶺衛,默許取代高麗的李氏朝鮮占據鴨綠江以東、圖們江以南的地區。

    幸好在韋爵爺手裏,天地會控製了朝鮮的兩個道,並且是最重要的兩個道,都是政治經濟中心,並且,天地會的影響力已經遍布整個朝鮮。

    朝鮮一直是大明的藩屬國,但從未像現在這樣與漢人有這麽緊密的聯係,士大夫階層至少有一半倒向了天地會。

    明初於西北先後設有哈密、沙州、安定、阿端衛、曲先、赤斤蒙古、罕東左等衛,明朝西北疆界涵蓋了後世的新疆。

    1472年,哈密衛被吐魯番攻陷,後於1482年興複。

    弘治年間三失三複,1528年後嘉峪關以西皆為吐魯番所據。

    1370年,吐蕃宣慰使何鎖南普等率吐蕃諸部歸降,後於青藏地區設烏思藏、朵甘衛指揮使司。

    在完成藏區的統一後,明太祖要求藏民輸馬作賦、承擔徭役,或蒸造烏茶、輸納租米,強調“民之有庸,土之有賦,必不可少”。

    1407年,明成祖派遣劉昭、何銘等人前往藏區設置驛站,1414年,又遣中官楊三寶往藏區招諭各土官恢複驛站,經多年努力終使往來西番的驛道安全暢通。

    1382年,明軍平定雲南全境,除正式府州外另設有三宣六慰,永樂年間増設底兀刺、大古刺、底馬撒三個宣慰司,統治範圍包括今緬甸、老撾大部及泰國西北部抵達孟加拉灣,明朝中後期這些地區多放棄或為周邊國家所並。

    1406年,明軍進攻安南,最南邊達到日南州一帶。

    次年明朝設置交趾布政使司,安南正式成為明朝的一個行政區,下設府十五、州四十一、縣二百零八,共得三百一十二萬人民。

    1427年明朝罷交趾布政使司,放棄安南。

    安南再次脫離中國獨立,建立後黎朝。

    1540年,莫登庸請降,明朝將安南國降為安南都統使司。

    1553年葡萄牙租借澳門,獲得停泊船隻權,1557年取得居留權,葡萄牙人要向明政府交付租金,明朝依然擁有澳門主權。

    1624年荷蘭殖民者進入台灣南部,築熱蘭遮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