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949 天啟算是很不錯的皇帝】(3/5)

作者:軒樟字數:23138更新時間:2020-05-06 06:27:10

    兩相對照之下,顯然天啟皇帝的見識比起他的老師孫承宗要更高明一些。

    從天啟二年以後,後金不但不能再前進半步,反而不斷退縮,並非偶然,更不是什麽天啟皇帝運氣好。

    天啟皇帝朱由校重用魏忠賢打擊東林黨的原因也不是亂來的。

    至於從天啟四年之後,熹宗重用魏忠賢對東林黨人進行嚴厲打擊,這個恐怕不能完全說成是受魏忠賢操縱愚弄的結果。

    一定程度上天啟麵臨和他的爺爺萬曆皇帝同樣的問題,那就是大量以正人君子自命的文官,成天在那裏慷慨激昂的吵架,這樣下去的話,國家的行政效率會越來越低下,以及人事牽掣造成的內耗確實太大了。

    天啟確實也頭疼的很。

    天啟二年二月的時候,明熹宗實錄裏有這樣的記錄:“上諭吏部都察院:朕覽科道官,屢疏紛囂,全無正論。遼左繼陷,皆因經撫不和,以致官民塗炭。朕深切驚憂,昨張鶴嗚慷慨自請視師,具見忠義為國。江秉謙妄言亂政,已從輕薄罰,今又結黨瀆奏,各逞已見。不恤國家之急,臣誼何在?爾部院便傳與大小各官,以後務要虛心,協力共圖宗社大計。將當行事,務著實整理,毋事空言。再有仍前亂言,溷淆是非的,決不姑息。”

    當時遼東剛剛潰敗,全遼喪失,而那些言官們還在不停的爭吵,十六歲的天啟皇帝實在是不堪其擾,隻能訓斥他們別再吵了,現在國事都危急到如此關頭,你們還要這樣爭吵不休,究竟是在幹什麽。

    過了兩個月,事情還是沒有好轉,那些官員還是成天說空話,噴口水,扣帽子,亂吵架。

    天啟皇帝隻能再次訓斥:“上諭吏部都察院:朕自禦極以來日夕冰兢,守我祖宗之法,惟恐失墜。每見科道各官屢次紛囂,前有旨,不許擅出私揭。昨覽報,又見揭帖,顯是不遵。全無為國為民,肆行狂噪,囂訟弗已,是何景象?其中是非公論難泯,自奴酋發難以來,徵兵轉餉,軍民塗炭已極,皆因偏見黨論,致使經撫不和,故將遼左疆土盡行失陷。未見恢複奇謀,朕深痛恨。新進後輩,遽司耳目,全無秉公,專行報複。逞意妄言,淆亂國政,本當杖褫。姑從輕薄懲,已後科道各官俱要虛心盡職,共襄國事。再有結黨排誣的,朕遵祖製憲章決不姑息。”

    也就是說他上任當皇帝以來,一直兢兢業業,操勞國事,而你們這些官員在幹什麽?叫你們不要再互相攻擊爭吵了,你們還要爭吵?再這樣下去,絕不姑息了。

    可實際上,我們看熹宗實錄,後麵這類官員爭吵的記載還是依然如舊,常常是長篇累牘的奏疏,我攻擊你,你攻擊我。我給你扣帽子,你給我打棍子。

    天啟皇帝忙著勸架當和事佬都來不及。

    但對相關官員的責罰仍舊是非常輕微的,往往就是扣除幾個月俸祿了事。

    應該說在和平時期,這樣吵一下,也無傷大雅,反而是政治寬容民主的表現。

    但明朝當時已經是戰爭時期了,還這樣吵來吵去,罵來罵去的,確實要壞事。

    天啟皇帝頭疼萬分,但他生性仁慈,也始終無法下辣手來整治。

    到天啟四年,東林黨楊漣等人上疏攻擊魏忠賢,非要置魏忠賢於死地,恰好讓事情發生了轉折。

    說起來這又是東林黨自找的,因為那個時候魏忠賢也並沒有做什麽壞事,而楊漣等人卻已經象打了雞血一樣,將之看成似乎比努爾哈赤還要可惡的對象,咬牙切齒的羅織罪行,非要滅之後快。

    天啟皇帝當然不願意魏忠賢被處死或流放,而魏忠賢為了保命也要自衛。

    這樣一來,天啟就加大了魏忠賢的權力,讓他去對付東林黨了。

    就這樣,原先天啟皇帝朱由校狠不下心來做的事情,魏忠賢全給做了。

    天啟索性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魏忠賢頂著巨大的輿論壓力和無數罵名去把東林黨的清流壓製下去。

    但可以說東林黨被打下去的結果,絕不是天啟因為怠政讓魏忠賢操縱的結果,而多半是相反,是魏忠賢被天啟皇帝和部分反對東林黨的文官利用的結果。

    天啟皇帝既然不能象他的爺爺萬曆皇帝那樣用太極推手,用部分罷工的方式以柔克剛。

    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就隻能用這種辣手了,這並不是他情願的結果,而是處在他的位置上,為國家百姓利益考慮下所能采取的不得已的手段。

    天啟皇帝重感情、重親情的性格特點,也注定了他不是一個狠角色。

    天啟可以說在曆史上的所有的皇帝裏,也算得上極為仁慈寬厚的一個,他幾乎對自己身邊的所有人都很好。

    隻要能與天啟搭上關係,在天啟朝,基本上都有很好的保障。

    大臣不必擔心伴君如伴虎。

    天啟皇帝朱由校對自己的老師好,對自己的弟弟好,對自己的老婆好,對自己身邊的仆人好,對自己的奶媽好,他對身邊所有的人都非常有感情。

    對自己的老師好,在《明史》孫承宗傳裏就說的很清楚的,“眷注特殷”,“帝不欲承宗離講筵”,“先已屢加左柱國、少師、太子太師、中極殿大學士,遂加特進光祿大夫,廕子中書舍人,賜蟒服、銀幣,行人護歸。”

    天啟五年,熹宗最終同意孫承宗辭職,其實也是出於保全自己老師的考慮。

    這回朱由校招韋寶入京,有兩個目的,一方麵是想和韋寶具體談一談遼東問題,也就是遼東誰當家的問題。

    其實朱由校已經想好了讓孫承宗歸隱了,想問問韋寶的意見。

    另外就是朱由校這個時候想到關外看看,順便幫韋寶主持與趙金鳳的婚事,還不是他一個人能做主的,有很多阻撓。

    畢竟邊事凶險,而孫承宗推薦的馬世龍剛剛吃了敗仗,朝廷內官員紛紛彈劾,萬一再有個閃失,按照明朝的國法,就算天啟想要袒護自己的老師都是不行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