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950 先大宴同僚再拜訪嶽父】(2/5)

作者:軒樟字數:14860更新時間:2020-05-06 06:27:10

    菜可以容忍,但壞就不行了。

    寶鈔應用的同時,禁止民間以金銀甚至銅錢,哪怕是明朝自己鑄的銅錢都不能作為貨幣來進行交易。

    然而,在統治階級中,白銀一直在流通使用,比如說,捕魚兒海戰役後,朱元璋就賜給藍玉金二千兩,唐勝宗、郭英白金各一千兩。雙重標準。

    洪武八年使用寶鈔的時候,下令嚴禁民間造假幣,誰向官府舉報就有賞,賞金是什麽呢?白銀二百五十兩!

    合著朱元璋自己也知道寶鈔不值錢。

    這就隻有一個解釋,寶鈔就是衝著老百姓手裏的金銀去的。

    百姓用寶鈔,你朱元璋自己用白銀。

    這種拿廢紙搶貴金屬的行為,這種垃圾貨幣大家能認才有鬼。

    到太祖晚年的時候,寶鈔已經貶值了十四倍,洪武八年白銀一兩換寶鈔一貫,洪武三十年能換寶鈔十四貫。

    到了宣德七年更是白銀一兩換寶鈔一百貫,正統元年白銀一兩換寶鈔一千貫。

    通脹還有一個附加惡果就是官俸。

    雖然明代官僚工資曆代最低,但按照洪武初年的標準,隻要照數發給,還是多少夠用的。

    可惡就在於將俸祿裏的糧食折合成寶鈔,二分米八分鈔,這八分鈔是讓百官喝西北風去麽?

    因為寶鈔隻發行不回籠,朝廷收稅總不能收廢紙吧?

    結果社會上寶鈔泛濫,國庫裏反而寶鈔不足,大量靠工資吃飯的官員連寶鈔都領不到。

    當永樂宣德全盛之時,大明兩京文武官員都能被朝廷欠了整整兩年的俸鈔!真是做法自斃。

    官不聊生然後民不聊生,遂置於一切糜爛的境地。

    韋寶不認為明朝是治理最失敗的朝代。

    正如黃宗羲後來悟出的道理一樣,一個王朝的滅亡,是錯綜複雜的多種綜合矛盾造成的,絕非一人一事所能導致的。

    也絕非簡單的君昏臣庸所可以解釋。

    由於對一切曆史現象都從經濟上找根源的做法逐漸不滿。

    因此,韋寶試圖從具體原因入手,根據自己目前看到的情況,總結明朝滅亡的幾個主要原因。

    財政危機與軍屯體係的破壞。

    兩線鏖戰的困境。

    新經濟因素與舊國本的衝突。

    宦官專權與黨爭。

    首先是明朝的財政問題或者說明朝的財政危機。

    明朝的財政不良的確是其滅亡原因之一。

    明代的田稅長期實行低稅率,這一點與漢代相同,與當時周邊各國相比,明朝不足百分之二十的稅率實在不高,同期日本稅率就高達百分之五十。

    但與漢代相同的是,稅率低隻帶來了國家收入的減少,而並未惠及民眾,因為少征的稅收歸於地主豪族,實質是負擔轉手。

    地主的剝削使得低稅率意義不大。

    但卻造成了國用不足,後來崇禎年間屢為財政問題所困。

    明末民變初起之時,招撫政策的失敗,就在於招撫銀不足,無財安置起義難民,難民為了生存,隻得降而複叛。

    崇禎年間天災大旱,救災不力釀成農民大起義也與國庫不足有關。

    至於後期加征“遼餉”、“剿餉”、“練餉”等“三餉”導致矛盾激化,加速明朝滅亡,無不與財政危機有關,至於最後“闖王”迫近京師,因軍餉不足而延誤調兵入京,更可見危害之深。

    從常理來講,崇禎在李自成兵迫京師的緊要關頭,社稷將亡之日,若有餘財,何須要百官“納捐”,最終延誤調兵。這是不符合常理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