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952 韋爵爺為朝廷弄錢的計劃】(5/5)

作者:軒樟字數:19108更新時間:2020-05-06 06:27:11

    如紅夷大炮,數學,天文曆法,地理學。從1607到1628之間就翻譯很多如《幾何原本》,《同文算指》。並印製了“坤輿萬國圖”之類的東西。

    這些東西本可以為整個國家的資本主義製度打下良好的基礎,但隨著明政府政治越來越亂和其他各種原因,最後在崇禎時期,1627年到1644年,這段時期,又閉關了,對外交流減少。

    明朝晚期其實經曆了一個“通貨膨脹——通貨緊縮——經濟崩潰”的過程。

    所以“隆慶開關”與明朝的覆亡,是有關係的。

    隆慶帝宣布解除海禁,調整海外貿易政策,允許民間私人遠販東西二洋。

    從此民間私人的海外貿易獲得了合法的地位,東南沿海各地的民間海外貿易進入了一個新時期。

    明朝出現一個全麵的開放局麵。

    自1572年“隆慶開關”到1644年明朝滅亡,這70多年的時間裏,全世界生產的白銀總量的1/3湧入中國,共計約5億兩。

    當時中國出產的絲織品、瓷器、茶葉、鐵器等,廣受海外各國歡迎,但是許多國家因缺乏明帝國必需的商品,無法進行商品互換交易,所以隻好用白銀來支付,以致引起海外白銀大量流入中國。

    而明朝是“銀本位”的國家。

    白銀的過量流入,就會出現一個問題——物貴銀賤。

    這就意味著通貨膨脹。

    白銀是一種稀有金屬,但它本身並不是財富。

    當數以億計的白銀從海外源源不斷地流入明帝國後,並沒有形成新的購買力,創造出新的價值,更沒有促進創新,而是被集中到少數商人與權貴手中。

    而這些銀子被他們用來兼並土地、購買房產,或就窖藏到地下。

    這使得土地和房產價格變得異常昂貴,普通百姓根本就買不起,於是土地、房產進一步集中到權貴手裏。

    當明帝國出現”物貴銀賤“的通貨膨脹後,對外貿易開始萎縮,海外白銀流入明帝國的動力開始下降。

    於是在崇禎初年,完全關閉海關之後,就出現了白銀流入不足的問題,導致明帝國迅速跌入通貨緊縮的泥潭。

    而這時真正要崇禎命的是張居正時期開始推行的“一條鞭法“。

    一條鞭法規定把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征總為一條,合並征收銀兩,按畝折算繳納。

    一條鞭法在萬曆初年實行之後,確實效果相當好,不僅增加了朝廷的財政收入,簡化了收稅成本,緩解了經濟危機,緩和了政治危機,也給處於走下坡路的明王朝帶來了一線曙光。

    但到了崇禎初年,麵對白銀不足,全麵緊縮的經濟。

    繼續實行一條鞭法就會產生兩個災難性後果。

    由於稅賦需折成白銀,農民必須將出售穀物得來的銅錢折成銀兩去交稅,但此時銀價已經上漲,這樣使得農民的稅賦愈發沉重。

    農民的稅收不上來,各地拖欠嚴重,朝廷的庫銀大幅減少,無法支付遼東的軍餉,剿滅農民軍的軍費。

    沉重的稅賦會讓農民活不下去,引起農民暴動。

    以農業稅折合白銀的稅收模式,使朝廷的白銀儲備更加惡化。

    而關外,滿洲八旗正虎視眈眈,中原、關中,農民起義風起雲湧。

    在已經知道的曆史中,崇禎對於這兩個問題,始終沒有解決好。

    最後隻能在這條末路上狂奔,直至吊死煤山。

    “泰山不肯來嗎?”宴會上,韋寶問張之極。

    “爹那個人,你還不知道嗎?”張之極笑道:“爹極少在府外參加飲宴。”

    韋寶點了點頭,知道張維賢很愛惜名聲,是一個保守而謹慎的人。

    其實當初真的不是韋寶相中了張美圓,他和國公府根本就不認識。

    雖然最後的結果很好,國公府算是能作為靠山的,張家小姐也生的傾國傾城,家世顯赫,和韋寶各方麵都很相配。

    但這些都不是韋寶所在乎的,如果沒有特別情況,韋寶的正室夫人很有可能在吳雪霞和趙金鳳二者當中勝出一人,兩女屬於五五開的局麵。

    “大哥,吃菜,別客氣。”韋寶笑著招呼坐在自己對麵的李成楝。

    若是沒有韋寶義兄這層關係,李成楝真的別想坐在韋寶這桌。

    韋寶這桌,可以說聚集了如今大明最有權勢的人,內閣幾個大臣悉數到場,外加魏良卿、田爾耕這些權臣,除了丁紹軾是東林黨大臣,還有幾個中立派大臣,其他都是閹黨重臣。

    別說是李成楝這樣的錦衣衛百戶,就是駱養性,許顯純這樣的準高官,都沒有資格上韋寶這一桌。

    43631/526759063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