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957 讓顧秉謙上奏本】(2/5)

作者:軒樟字數:18230更新時間:2020-05-22 03:51:11

    人生在世不過幾十年,吃虧是福。

    何必因為利而精心算計,又何必因為情而斤斤計較。

    韋寶始終相信好人有好報,傻人有傻福。

    嶽父說的不錯,自己自以為掩藏的很好,其實自己做過什麽,天地會內部再怎麽對外封閉,外間也不可能毫無耳聞的。

    大明有那麽一大片的土地被一個外臣攝取了,別人怎麽可能不注意韋寶。

    當然,天地會治下地區對外封閉,傳出來的消息也不會太多。

    而且韋寶得到的都是荒蕪之地,大家也想不到能發展那麽快,都以為韋寶控製的那些地方,都需要投入巨大,才不至於大規模餓死人。

    所有人都想不到,韋寶的天地會治下地區已經幾乎能夠自給自足了。

    當然,這些外界的觀點,韋寶都是清楚的。

    這也是為什麽韋寶能握穩了天地會治下地區,皇帝和魏忠賢都沒有多說什麽,大臣們也沒有太多非議的原因。

    韋寶擔心的其實不是通商口岸的事,而是海防總督衙門想執掌大明所有水師這件事能不能通過。

    如果能完全控製大明水師,實際上開不開通商口岸對於韋寶來說都無關緊要,因為水師就可以用來帶貨,用來包庇通商,他將成為大明最大的海軍司令,或者說是大明最大的海盜頭子。

    大明的水師曾經有過輝煌的曆史,在大明建立的過程中,在保衛大明的過程中,都建立過卓越功勳。

    明朝中期,曾經強盛一時的中國海軍迅速衰落,使明帝國在北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地區的國家安全空間急劇萎縮。

    並由此改變了東半球的力量格局,影響了整個世界近現代史的進程。

    明朝初年,中國擁有一支3500艘戰艦的海軍,每一年春天和夏天都要進行大規模巡航,1373年和1374年明朝水師兩次追擊倭寇直至琉球群島,1409年在北部灣擊敗越南海盜。

    在鄭和的第六次海上遠征中一支中國分艦隊,繞過好望角進入大西洋,直至西南非洲。

    另一支分艦隊經所羅門群島進入太平洋,直至澳大利亞東海岸。

    在馬六甲海峽,斯裏蘭卡和蘇門答臘,向中國海上權威的挑戰都被粉碎,三十六個國家的使節向明帝國臣服,中國成為當時最強大的海洋國家。

    由此,形成了一個由北印度洋諸貿易要塞,馬來半島和南洋群島以及硫球群島所組成的大明海外帝國。

    但偉大的大明海軍霸業在十五世紀中葉開始衰落。

    明朝的水師的衰落始於正統年間,至嘉靖年間廢馳到穀底,明末有所增強。

    其具體表現為沿海衛所空虛,水師士氣低落。

    衛所軍是世襲的職業軍隊,待遇微薄,每一月僅一石,加之受軍官的盤剝,生活困苦。

    作為軍餉來源的軍屯,由於貴族軍官的侵占日益減少,使糧餉不濟,士兵大量逃亡,如廣州七衛在嘉靖中期缺額達69.8%,福建鎮海衛缺額為76.1%,在數量銳減的同時,士兵士氣低落,戰鬥力嚴重下降,士兵衣食無著,漫無紀律,軍官不知作戰,隻知道盤剝士兵,官兵互相視若仇敵,可謂“無用之將統無製之兵”。

    艦隊減少,艦船破損。

    衛所軍的銳減,也導致水師人員的銳減,如福建烽火門水寨缺額達73.7%,銅山水寨缺額達65.8%,各艦隊的艦船數量急劇減少,浙江省船隊原有700艘戰船,1440年已不及一半,新江口船隊400艘戰艦,至1474年僅存140艘,重要水師基地登州衛,曾擁有100艘戰船,1503年,隻剩下3艘,同時艦船製造業衰落,鄭和遠征時2000料的寶船在海港中慢慢爛掉。

    至十六世紀初,明朝水師所用的最大戰船隻有400料,而且都是用舊船的木料建造的。

    大明的海防戰略退步,海防線內縮。

    明初實行進攻型的防禦戰略,針對來自倭寇的海上威脅,明朝每一年都派出上千艘戰艦在南北海域內巡邏,即所謂春巡與夏巡。

    首先以艦隊巡邏於海上,警戒偵察和尋機殲敵。

    當倭寇深入內海,則利用報警通訊係統,集中水師與外島守軍協同殲滅。

    若倭寇登陸,則以水師與沿海衛所駐軍協同殲滅。

    此外明軍還經常出動艦隊攻擊敵占島嶼,粉碎倭寇的基地。

    進攻型戰略的頂點是在追擊倭寇的戰鬥中明軍曾到達朝鮮海岸與琉球群島。

    而為了消除來自東南亞方向的海上威脅,鄭和的船隊曾在馬六甲海峽展開戰鬥。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