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970 首輔大人的難言之隱】(4/5)

作者:軒樟字數:12860更新時間:2020-05-22 03:51:16

    “老臣隻是一點點拙見,其實也沒有想好,要不然,陛下還是直接問韋爵爺吧,他知道的比較清楚。”顧秉謙硬著頭皮,又將皮球踢回來了。

    顧秉謙也是慫,不敢得罪韋寶,所以也不敢直接說這主意就是韋爵爺自己想出來的。

    “哦?韋愛卿,你知道?你說吧,你的口才好,說的清楚,朕喜歡聽你說話。”朱由校高興了。

    韋寶看了顧秉謙一眼,暗忖這有什麽說不清楚的?你個老狐狸,不都是說好了的事情嗎、

    韋寶道:“魏廣微大人和黃立極大人與首輔大人有聯名署名的奏本,要不然,陛下直接看奏本吧?”

    魏廣微和黃立極聞言,相視一望,幾乎暈厥。

    他們見顧秉謙不敢說,以為奏本的事情可能就這樣過去了,顧秉謙肯定不敢拿出來了。

    誰知道韋寶自己提出來了?

    兩個人和顧秉謙一樣,也都是看中了韋寶的政治前途,想與韋寶沾邊,能榮耀整個家族。

    但是開海禁這事情的確太大了。

    他們兩個人也都不傻,與顧秉謙一樣,都知道打開海禁會造成什麽局麵。

    而且,大明不止一次開過海禁,以前又不是沒有搞過。

    朱棣執政的明代永樂朝,以及與之一脈相承的洪熙、宣德兩朝,有鄭和七下西洋,應該是一個對外非常開放的時代。然而,翻開曆史的塵扉,我們會發現,永樂朝的海禁實際上格外嚴格。

    明成祖永樂二年(1404年)“下令禁民間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為平頭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平頭船無法遠洋航行,這次朱明王朝再用釜底抽薪之法來達到海禁的目的,迫使海商失去交通工具,可見成祖的防範之心何等堅決。甚至對於洪武及建文時逃亡海外的商民,成祖也絕不放過。同年十月,他遣人赴海外,命令“逃若在彼者,鹹赦前過,稗複本業,永為良民。若仍恃險遠,執迷不俊,則命將發兵,悉行剿戮,悔將無及”。成祖言出必行,永樂五年,鄭和自西洋返至新加坡海峽附近的舊港,就剿滅了拒不歸就的陳祖義海商勢力。”

    永樂五年(1405)七月,在武力平定安南後所設立的交趾布政司中,明王朝在新征服區內也堅持推行海禁政策。在平定安南的詔書中,成祖申明“不許軍民人等私通外境、私自下海販豁番貨,違者依律治罪。”

    在鄭和下西洋的影響下,永樂末年私人下海貿易的情況開始多起來。就在鄭和第七次下西洋於宣德八年七月剛回到京師,宣宗即下令申嚴海禁:

    “命行在都察院嚴私通番國之禁。……私通外夷,已有禁例。近歲官員軍民不知遵守,往往私造海舟,假朝廷幹辦為名,搜自下番,擾害外夷,或誘引為寇。置重罪。爾宜申明前禁,榜諭緣海軍民,比者已有擒獲,各有犯者許諸人首得實者給犯人家資之半。知而不告,及軍衛有司之弗禁一體治罪。”

    如此嚴格的海禁,絕非防控海盜和危險分子所能解釋的。為什麽一代雄主朱棣一方麵大規模下西洋,另一方麵卻如此嚴格地實行海禁呢?莫非下西洋真的隻是賠本賺吆喝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