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972 韋爵爺技驚四座】(2/5)

作者:軒樟字數:16080更新時間:2020-05-22 03:51:18

    韋寶的話,信息量很大,別說皇帝,就是內閣幾位平時知識麵比較廣博,接觸麵比較廣的大臣都聽不太懂。

    魏忠賢和客巴巴,以及一幫太監們更是懵裏懵懂。

    韋寶接著道:“禁止民間對海外的貿易,官方的對外貿易卻是一直沒停止的。大背景有兩點。傳統儒家思想的影響,儒家有重農抑商的思想。還有就是太祖爺奠定的農業社會的強大的慣性,太祖爺在明朝開國初的種種政策法規,太祖爺的治國理想可歸納起來就是,在太祖爺的治國理想中,一個完美的帝國就應該是無貧無富、男耕女織的小農社會。男力耕於外,女力織於內,遂至家給人足。這是太祖爺在他寫的《“男耕女織”的理想國》中曾經具體闡述過的想法。具體原因有,明初防患倭寇、陳友諒等反對武裝勢力。之後主要是為了防患倭寇。但是大致從中期開始民間違法對外貿易日益頻繁。原因主要是政治腐敗,國家控製力下降;社會風氣大變,從純樸轉為奢華;從輕商到重商,士農工商都開始趨向於參與商業活動;嘉靖後期倭亂基本消失;嘉靖之後的隆慶帝開放月港。民間對外貿易更加興盛。主導力量是誰?君權強大時皇帝主導。但越到後來政治腐敗,對地方的控製越來越力不從心。所以,我大明朝不是看不到海貿的利潤,隻是怕掌控不了,隻要能掌控好,能賺取足矣支付邊軍軍餉的銀子,還能控製好水師,何樂而不為。”

    “關鍵誰能保證前朝控製不好,到了我們手裏就能控製好呢?”天啟皇帝朱由校又提出了問題的核心,非常的精準。

    韋寶微微一笑,他早就知道皇帝會這麽問。

    16-18世紀的明清的海外貿易與海外移民繁盛。

    中國商人將絲織品、瓷器、茶葉等商品從其生產地送到巴達維亞、馬尼拉、澳門、廣州等貿易聚集地,歐洲商人則到這些貿易聚集地將商品買走,再轉賣歐洲市場。

    因此,可以說16-18世紀的中國海外貿易與海外移民聯接了中國的供給與歐洲的需求,同時中國海商也從歐洲人手中掙回了大量的白銀。

    這些白銀基本上是歐洲人從美洲殖民地開采的。

    按照中國的主要貿易夥伴的時間順序,即伊比利亞人、荷蘭人、英國人。

    他們各自花了多少白銀購買中國商品。

    葡萄牙商人通過澳門將來自歐洲和日本的白銀輸入中國。

    王裕巽在《明代白銀國內開采與國外流入數額試考》中引用的數字:自16世紀80年代至16世紀末的20年間,葡萄牙運至澳門的貿易銀的年平均額,因已有較明確的統計數據,並獲檔案記錄和中國史錄的印證,約九十萬元至一百萬元,即25875公斤至28750公斤,合693450兩到770500兩。

    若以其平均數731975兩,為年平均額估算,於此期間流入中國的葡萄牙白銀為14639500兩。

    這段期間,中葡貿易尚未發展起來,1567年—1580年這13間年的白銀輸入量以1580年後的半數估算,即年平均五十萬元,合明製白銀385250兩。

    這一階段流入中國的葡萄牙本土貿易銀總額為5008250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