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975 魏忠賢把話說的很重】(2/5)

作者:軒樟字數:13658更新時間:2020-05-22 03:51:20

    但是朱由校喜歡和韋寶談。

    因為韋寶不會教育皇帝應該怎麽怎麽做。

    韋寶總是把問題說出來,並且說很難辦,並且說現在已經做的不錯。

    所以,這並不是韋寶第一次對皇帝說天下大勢了。

    魏忠賢也能接受。

    一般說明代經濟問題,通常都喜歡說是因為明朝的貴金屬缺乏雲雲,實際上明代用於製造賤金屬貨幣的銅同樣相當匱乏。

    傳統觀念裏的一兩銀兌一千錢,實際上即便滿清也長期做不到。

    滿清保持這個兌換比要到乾隆中後期了。

    所以在明末還有有個很大的問題,貨幣的製造使用原材料來源。

    銅除了用來製造貨幣,當年還承擔著大量的火器製造用途。

    所以這塊有個銅的雙重消耗問題。

    白銀並不能代表一切,雖然白銀貨幣在明末承擔了相當部分的銅錢貨幣地位,但是銅幣作為賤金屬貨幣是日常相關的很重要的部分,這塊被長期忽視了。

    “五月紋銀一兩核錢八百四十文,六月止八百二十文矣。至於鋪家所賣僅得七百六七十文不等”

    這是雍正元年官價銀銅兌換比和市場兌換比。

    官價的波動是比市場滯後的。

    明代是什麽情況呢?

    明代一兩銀是兌550到700文不等。

    在李自成崛起前後,崇禎這位煤山戰神的操作下,銀銅兌換比去到1100到2200文。

    因為銅的嚴重匱乏,導致明廷用摻有銅的鉛錢去湊合,於是很快就湊合不下去了。

    銅的匱乏問題在明代末期尤為突出,大量的火器製造和補充需要銅,貨幣同樣需要,商品經濟發展下對貨幣的需求量更多。

    中國傳統觀念裏的滇銅大開發是在清代,明末雲南處於前線,而且產銅量不如清中期。

    明代也無外來大量銅的來源,清人用來解決銅荒來源大頭是日本。

    而在明末,中國和日本處於戰爭,或者說是潛在戰爭狀態,日本接連進攻了中國的附屬國試圖建立自己的“天下華夷”。

    德川時代則是琉球。

    清從順治年就開始派船去日本買銅,康熙基本都仰仗洋銅,即便三藩之後重新控製雲南,到雍正進口銅依舊占國內用銅的六成以上。

    清沒有兩次倭寇之亂和朝鮮琉球的曆史包袱,自然無所畏懼,即便銅船船主在日本被百般刁難,乃至日本公開索要中國情報都毫不在意。

    日本人嗬斥清人的官辦銅船負責人如同奴隸。

    “商人蠖行鼠伏,媚詞泉湧,自同奴隸”,為了有交換獲取銅貨的機會以防滿人苛責,清代洋船官商互相勾結,向日本人偷運軍械盔甲器械,傳播造船技術,找人渡海完成日本人要求的陣法教習,乃至清朝的武舉前往日本教習弓箭,而這在明代是不可想象也是無法做到的。

    明末的連續戰爭加重了上述惡性循環,最終導致經濟崩潰。

    當時黃金尚未進入中國的貨幣流通領域,而與白銀貨幣相互匹配另一個銅錢體係,直接在崇禎後期幹脆崩解了。

    可以參考鴉片戰爭前,因為白銀流出導致的銀貴錢賤現象。

    清廷用五六十年的時間把白銀翻出兩倍左右銅錢幣值,清朝的經濟就已經受不了了。

    而在明末煤山戰神朱由檢的風騷操作下,銅錢貶值三四倍隻用了區區的幾年時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