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001 韋爵爺得到了聰古倫的消息】(2/5)

作者:軒樟字數:12344更新時間:2020-05-22 03:51:33

    雙方都是覺得自己沒有穩定能吃掉對方,能打敗對方的把握,才想議和。

    強的時候,不用問了,都是幹,人都是貪的。

    勢均力敵的時候,都覺得能贏,還是幹。

    如果雙方都希望議和,證明雙方都暫時失去了進攻對方的能力,就像宋遼、宋金,進入相持階段,往往會開始議和,很像是現在寶軍與後金軍隊的關係。

    而明朝和後金的戰爭,並沒有出現這種情況。

    宋、清沒少議和,結果人家還不是找個借口就開打。

    軍事上失敗的話,議和與否都是一樣的結局。

    要想成功展開和談,就是皇帝一句話的事情。

    明朝皇帝的權力不可謂不大,崇禎前麵的武宗、英宗,想走就走,沒人敢攔。

    嘉靖、萬曆不上朝,沒人能逼他們上。

    所以議和的最大障礙不是大臣,就是崇禎自己。

    包括遷都,韋寶不信崇禎真想走,大臣還可以阻攔,殺個人就一句話的事情。

    不行就殺一百個,殺一千個。

    命都沒有了,還怕了要別人的命嘛。

    議和這事說起來挺難,其實在韋寶看來並沒有那麽難。

    因為到了明末,明人的心態都明顯不太正常了。

    明初洪武永樂國勢太強,周邊一個敵手都沒有,這導致明人有了天下唯我獨尊的心態。

    “我朝國勢之尊,超邁前古,其馭北虜西蕃,無漢之和親,無唐之結盟,無宋之納歲幣,亦無兄弟敵國之禮”這話是明人說的,這段話基本將明朝的外交空間壓縮到最小,使後來的人不敢越雷池一步,形成某種意義上的“政治正確”。

    敢議和,就是漢奸,隻有高喊口號,打死所有對手,才是正確的。

    和親,結盟,歲幣,兄弟敵國之禮,古代國與國之間幾種常見的關係都被否定了。

    洪武和永樂確實有實力,也用實力做到了讓周邊集體跪下,但是子孫後代就不一定了。

    明初國勢強,不代表一直強,尤其是到了明末國勢衰弱至極。

    明人的心態卻一直沒能被調整過來,一直是以中央大國的心態看待周邊。

    再加上宋朝的反麵典型案例,讓明人一談議和就拿宋朝做反例,沒有人敢於擔當,深怕落一個賣國賊秦檜的名聲。

    當遼東出現了努爾哈赤為首的後金,事實上,後金已經演化為擁有完整組織的,並且是以農耕為主的封建國家。

    後金的實力也遠遠超過了也先、達延、俺答這種蒙古鬆散的部落式組織。

    明朝上下從一開始就過於輕視實際上並不亞於隋唐時代的高句麗的後金軍政集團。

    明朝官員曾說後金隻是“不當中國一大縣”的醜虜。

    韋寶就特別想問,當時哪個大明朝廷的大縣能拉出十萬級戰兵。

    而且,後金舉國之力,還遠不止十萬大軍,二十萬,三十萬,都是可以的。

    這種輕視是致命的,也導致了薩爾滸的慘敗。

    更導致了後來袁應泰這種人丟遼沈,王化貞丟廣寧的一係列失敗。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