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032 寶軍第一次主動與建奴在開闊地戰鬥】(2/4)

作者:軒樟字數:9850更新時間:2020-05-22 03:52:38

    明末崇禎變成了8厘一支,實際隻給了工匠4厘銀子製造,還從不更換,不知另外4厘到誰腰包了。

    萬曆19年定大同鎮8萬兵力守六百裏邊,崇禎時堪戰僅萬餘,養馬僅春秋給點豆草,夏秋自己放牧去養吧。

    “遼難無兵非無兵也,將官家丁額有成數”遼西一家丁吃五六名士兵之餉,其家丁之餉又有一半入了將官囊中。

    前麵說關寧月餉1.4兩,實際大半克扣給了家丁,然後實發給普通士兵才4錢。

    祖氏一門多蓄家丁,吳襄養3千彝丁。

    遼事初起時,調川湖貴三省兵,兵部為了湊數,把無主苗民招來湊到這些援兵了。

    然而這裏苗民之間很多就是世仇,“以世仇殺之人並馳而入”。

    明末明軍野戰擊敗清軍的例子也不少。

    比如“奴酋攻克清河”的當天,馳援清河的參將賀世賢“自靉陽馳赴遇賊剿其一柵斬首一百五十一顆”,而“奴酋攻陷鐵嶺”,總兵李如楨、賀世賢等“聞報馳援比至鐵嶺已失乘奴惰歸斬獲虜首一百七十六級”。

    不是不能打,但無一例外的是,都是小規模衝突。

    也就是說,隻要明朝那邊擺出陣勢,聚個萬兒八千的打,那就必敗無疑。

    這種詭異的事,說明明軍的組織度已經弱化到一個令人發指的地步了,說明明軍已經快不知道如何指揮八萬十萬人的大陣仗了。

    從戰略到後勤,再到整個戰役的把控調度,都是一坨漿糊。

    隻有千把人這種連小規模戰役都算不上,隻能稱為“戰鬥”的情況下,明軍才能得勝。

    華國有句話叫“人多了亂,龍多了旱”,明軍到最後就出現了這種詭異的事。

    所謂堂堂一億多人口、百十萬兵馬的的國家,沒有了這種調度能力,那就沒有絲毫的戰爭潛力。

    正如曆史上遼事那樣,添油戰術,葬送進去十萬,再填補十萬新的,再次葬送,再填補。

    這些都說明軍不能打嗎?不一定。

    但明軍沒有了靠譜的指揮體係,沒有了組織能力,那種“將十萬兵,橫行朔漠”的能力消失了。

    這種情況下,“雖關、嶽束手”。

    用家丁打仗,是明朝戰爭趨於小規模的現狀而發展出現的。

    明朝最後一次集結數萬精銳兵馬開動,差不多是成化年間打建州,從那之後雖然北邊、兩廣也是連年用兵,但都是小規模衝突,對付內地叛亂比如劉六劉七等人,也不需要集結幾十萬軍隊精銳。

    因為人數增多,對於將領的後勤及指揮的協調能力是個非常大的考驗,而現實又是明軍用不著一次出動十幾萬的部隊,甚至五萬人都不需要,千把人就足夠,那麽明軍將領自然更擅長帶著千把人的精銳來打。

    因為這樣指揮調度的難度低,而且也能夠達到預期目的。

    而同時,作為明軍主要兵源地的各地衛所,也漸漸出現“階級固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