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十八章 大建出奇跡(1/2)

作者:鯊魚禪師字數:8920更新時間:2019-05-21 08:15:13

    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更何況還是金雞蛋。石城鋼鐵廠後續發展起來的煤鋼工業體,是一個支撐。但這還不夠,至少對小霸王學習機來說,培養出來的市場規模和訓練出來的合格工人,是遠遠不夠的。

    工科狗首先能確定的一點,點出蒸汽機這個科技樹上的明珠,這沒有問題。但什麽時候點出來,就是一個問題。在哪裏點出來,又是一個問題。

    和分崩離析的歐羅巴不同,中土出了一個始皇帝,而再往前,已經玩過了封建和中央集權的優劣,什麽諸子百家什麽尊王攘夷,全都玩過了。再往前,更是出了一個周公,文明的程度天差地別,中土太早熟。

    “哥哥,沔州一行,可有囑咐?”

    張顗臨行之前,張德叫上了小夥伴,忠義社特意在東城安邑坊內擺了一座。後廚小一百人忙碌,炒菜的廚子汗流浹背,大師傅卻是又累又高興,便是兩手翻炒絕活,也是提點了幾下徒子徒孫。

    “江夏漢陽不比京中,待夏日雨季過了,大郎再上書便是。”

    漢陽縣屬於上縣,雖然坦叔因為麥鐵杖封神一事,從雲夢澤那裏得到的消息是有戶兩千五百。然而根據灰糖運輸得來的數據,馮盎的人根據嶺南的經驗,加上江夏漢陽的見聞,估算大概在四千戶以上。

    純城市人口。

    附屬十二鄉,至今沒有統計完備,都是鄉賢們說多少就是多少。

    “上縣縣丞,亦是八品的帽子。慎微,汝發跡矣。”

    比起武功封爵,牧民升官才是王道。至少在這個打仗也要看臉的貞觀八年,科舉之路的興起,已經不可阻擋,連世家豪門,也通過分家來打著掩護,甚至是家奴出身的家生子,前去給李唐效力。

    或許二十年,或許五十年,五姓七望必然是會形成一股洪流,呼啦一下,全部湧入科舉的大潮。

    但不是現在,至少在雄才大略的李世民還活著的時候,不是好時機。甚至李世民死了二十年之內,都不是什麽好時機。崔弘道這樣的人,都能預料到李世民在儲君問題上的猶疑,那麽接下來出現的政治動蕩,自然也不難看出。

    隻要進入了沒有強勢君主以及相對政治和平的時期,以五姓七望的底蘊,在科舉這條道路上,瞬間就會跟火山爆發一樣恐怖。

    這讓很多寒門子弟焦急,同樣讓有腦子的新貴們有些心急。所以他們並不著眼於一時的榮寵,而是慢慢地布局,不論是張操之還是誰誰誰,隻要看上去有著前途無量的風潮,馬上就撲上去,有棗沒棗打兩杆。

    “震哥言重了。”

    張顗衝李震拱拱手,有些慚愧道,“實乃小弟愚鈍,大人又要避嫌,這才尋了哥哥的門路。”

    “雲夢澤首重治水,今年大潮一過,隻要行法得當,必得一方治水之責。”

    “還需漢陽賢達相助,方能成事。”

    眾人都說著,卻見張德道:“武德年馮公為漢陽太守,馮公與吾有舊,早有書信相托,此事倒是無慮。”

    隋唐太守刺史經常換著叫,馮盎當時是高配漢陽,實際上就是現在的沔州刺史。當然現在不能這麽叫,畢竟很有可能李恪又要掛個差事在這裏。

    小夥伴們一聽老大還是一如既往的牛逼,也就放下了心。他和馮盎之間的關係,雖然隔著千山萬水,年齡差了好幾十歲,但這不妨礙大家在一個錢眼下把酒言歡。

    再一個,馮盎還指著糖製品生意來分化蠻子。左手刀子,右手票子,巴掌和甜棗齊飛,才是硬道理。

    “此地四年前,為兄早有計較。”張德剝了一顆開心果,丟在嘴裏,然後斜靠著靠背,隨意道,“臨漳山東西二縣,東為漢陽,西乃汊川。若隻看當下,田畝不過二十餘萬,這漢水之地的上縣,較之河南,實乃貧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