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十章 不同的鳥兒們(1/2)

作者:鯊魚禪師字數:6990更新時間:2019-05-21 08:17:15

    讓堂堂才之秀者杜正倫跑來問張德要經濟數據和農業數據,這其實是很滑稽的事情,然而實際上像杜正倫這等精英對具體實務的數據也沒有方向,才是唐朝貞觀年的正常情況。

    便是戶口統計,自李唐建立,開元至今已有二十年,其數據匯總還是一團糟。王孝通之流,根本沒有建議權,更遑論決策權。

    用一句話來概括,像王孝通老爺子這樣的數據專家,他在貞觀朝的應用數學論述,連專家意見都不算,更談不上什麽專家報告。

    唐朝朝廷的組織力,是不如“忠義社”及“華潤號”的。究其原因,這個朝廷還要承擔社會義務,而“忠義社”追求的是利潤,有利潤,就有動力。

    如長孫衝之流,倘使張德跟他講大義講德行,大約結果隻會像程處弼狂扁溫挺一樣;而如果張德跟他講茶磚出關在草原獲利翻五倍,大表哥能把借貸記賬法學個通透,還能順便學契丹、靺鞨、室韋、高句麗、新羅、百濟、突厥……十幾種語言。

    歡州原本是南交州,即便是一地主官或者軍事長官,對當地風土人情的考察,還是會和漢朝一樣。具體到哪樣東西能獲取暴利,哪樣經過二次加工能獲取暴利,他們是沒有這個主觀能動性的。

    一是此事涉及“謀反”,二是他們的主要收益,來源於仕途上的名聲和權力。

    聲望可以獲得更多的士族青睞,那麽就能在吸納大量土地及私蓄奴隸的同時,卻又得到同為士族的照拂遮掩。再進一步,聲望可以讓家族的子弟輕易地獲得朝廷的人事任命,因為在和別人同台競爭時,考察者首先熟悉的,是你那“賢才”的名聲。

    至於是不是吹捧,是不是水貨,那都是任命之後的事情。

    那些屌絲逆襲迎娶白富美的戲碼,至少在此時,很難行得通。

    馬周途徑洛陽之前,連“洛下音”都沒掌握。宰輔之才尚且如此,遑論那些百裏挑一的人物,隻能淪落為郊縣的刀筆吏,乃至做一輩子貨真價實的“躬耕南陽”。

    所以不難看出,唐朝核心地區的官僚尚且沒有主觀意願上的做到對治下了如指掌,何況是邊陲新得未穩之地?

    然而“忠義社”卻不同,社中子弟的父輩可能並沒有追求這些邊角料數據的意願,但是處在社中,作為非嫡長子或者庶出之流的人物,他們倘若有些雄心壯誌的,便要在分家之時,能夠有足夠多的安身立命之本。

    換而言之,他們需要錢,於是有了維持“忠義社”逐利的意願。而同時,張德在讓他們逐利的過程中,將過程原原本本地鋪展開來,每一個環節讓他們了解、旁觀、參與乃至組織。

    數年來的潛移默化,即便是最愚蠢的二世祖,也知道這些環節“缺一不可”。

    比如白糖,在賺取中國利潤的同時,他們回去向賈飛打聽,哪裏還能大批量種植甘蔗,如果有,那裏的自然災害是否頻發,如果頻發,減產後的收益能不能依然保本。他們找到了一塊新的甘蔗種植地,然後他們發現缺少足夠的勞力去種植,因為水土不服,有些倭奴無法適應熱帶的氣候,很快就病死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