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十六章 崔娘子的麻煩事(1/2)

作者:鯊魚禪師字數:8676更新時間:2019-05-21 08:17:20

    聽說崔玨來了荊襄,其實老張一次都沒有見過她。這次在臨漳山的道觀,算是第一次在沔州見麵。

    這洞府喚作“黃庭觀”,李淳風也是個有想法的人,這光景,老張心說他應該踏足涼州,找上李大亮了。

    牌匾是褚遂良提的,仿的王羲之,因為李董喜歡王羲之,所以沒轍,作為“侍書”,拍馬屁是基本技能。更何況當年他從薛舉那裏過來後,李董還跟大舅哥誇讚過褚遂良,說他……小鳥依人。

    嗯,沒毛病。

    小鳥依人的褚遂良給“黃冠子”道長提了字,老張推門而入,就看到三隻小鳥雖然沒有依人,卻很賣力地吃著櫻桃。

    這年頭西瓜賣相不好,皮厚不說,裏麵瓜瓤還有點棉,口感有很重的顆粒感,卻不是沙瓤那種爽口。總之,喜歡吃的人喜歡吃,不喜歡的肯定是喜歡不起來。反倒是香瓜有五六個品種,其中一種還跟一場奴隸貿易有關。

    希木葉爾人沙欣被老鄉賣到唐朝的時候,還捎帶了一把香瓜子,這些種子後來就被賈氏在長安培育出了一種黃綠表皮果肉金黃偏白的香瓜。甜度相當高,非常適合巴蜀關中地區種植。

    這種香瓜唯一美中不足就是產量略低,賈飛拿北魏時期進口的白皮瓜和中原本土黑皮瓜雜交,得到了一種黑中帶綠的墨綠色香瓜,畝產超過三千斤。而希木葉爾原生種,隻有八百斤左右,伺候到位才能勉強達到一千斤。

    不過少歸少,但確實是相當好吃,果然帶有一種淡淡的薄荷味,略微冰鎮,簡直就是消暑聖品。

    李思摩曾經問過沙欣,他老家這種香瓜種的多不多,沙欣作為曾經的一個小貴族,回憶了一下後表示,從來沒見過這樣的香瓜。

    於是這等佳果,更是金貴,根據老張的判斷,這種香瓜,不出意外應該產自埃及一帶,最遠可能要順著尼羅河往上遊找。

    整個長安城,能夠提供這一種香瓜的商號,隻有安利號。一隻一斤果,價最高時需要半匹絹來換。

    兩京都是百萬級人口的大都市,拿得出這個錢的不知道有多少,以至於一果難求,倒是引來不少措大為了抨擊權貴,寫了不少關於“八瓣金”的詩賦。

    這“八瓣金”,就是那香瓜。

    “怎麽不見你們吃‘八瓣金’?”

    見張德進來,吃櫻桃的三個小娘都是稍稍地遮掩了一下吃相。蕭姝嘻嘻一笑,媚眼傳波,脆生生道:“半尺紅綾換金瓜,怕你這賣詩的俗人尋了老浮屠作詩。”

    關於“智障大師”這件事情,廣大人民群眾紛紛表示這樣的老和尚給我來一打。至於李董欽定“妖僧”一事,反正又沒有下旨?算個屁。

    開了冰鑒,取了瓜果,還有手指葡萄、山梅、覆盆子,還有一些叫不出名稱的,老張隻能猜可能是桃金娘科的,因為那些宛若番茄的玩意兒,是六詔進宮給李皇帝的土貢。

    西南地區這玩意兒多不勝數,隻算是奇珍異果。

    邊上還放了水桶,水桶裏麵放著粗長的甘蔗,都是綠皮的大甘蔗,還有一些細小的,是嶺南的竹蔗和茅蔗。後者在江夏也有,隻是吃的人不多,多是孩童尋些耍子。

    “二娘子若是去長安說,隻怕我又要被皇帝找去問話。”

    說罷,吃了一口香瓜,隻覺得一身暑氣都被震開,由內而外的通透。“黃庭觀”本來就是避暑山莊的結構,僻靜陰涼處,還能加個夾層,往裏麵塞冰塊。不過基本上是用不著,山風回轉,正好把漢水上的河風冷氣帶來,基本上觀裏和漢陽城,根本就是兩個世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