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九章 課業(1/2)

作者:鯊魚禪師字數:7294更新時間:2019-05-21 08:17:45

    “這個,叫天球儀。而這個,叫地球儀。”

    張德沒有解釋什麽是天球儀,什麽是地球儀,而是對台下年齡不一的少年們如是道,“你們已經學過了坐標,那麽,坐標在生活中的具體作用,又是怎麽用的呢?”

    “測量臨漳山的高度,測繪臨漳山的地形,你們已經運用過等高線,也學會了比例尺。但是,當有人問你:這位老兄,請問臨漳山在哪兒?你們如何回答?”

    “很顯然,你們會說:漢陽向西多少裏,漢水往南多少裏。這,就是坐標的作用。”

    世界地圖要畫出來,除了個別類似所羅門群島或者塞舌爾島的冷僻地點,作為一條工科狗,大差不差都能畫出來。

    但要說精確到地球儀上投影如何如何按照比例,這依然需要測繪。當然,依照現在三大船隊的實力,要做一次環球航行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從太平洋北部順溜而下,最快兩個月就能讓貞觀八年造大船抵達北美洲的西海岸。

    不過張德從沒提過這一點,三大船隊的主要作用,除了劫掠之外,就是定點清除近海那些死活不肯合作的土著,然後,建立據點,開辟種植園或者鹽場,接下來就是填奴隸進去榨取每一滴利潤。

    嘩……

    張德轉動了地球儀:“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為了天圓地方是錯的,地如雞子也是錯的。”

    地圓說提出的年代相當久遠,但中古遠古的學者,並不能解釋這一切,因為沒有實證。

    可是數學家卻在天體觀測和周期計算中,隱約覺得“地如雞子”是對的,可在無法證明的情況下,這並不符合統治精英們的需要。

    正常、不正常、熊以及不熊的孩子們,在大腦當機之後,又懵逼了許久。他們的接受能力已經相當的好,《曹衝定理》讓他們已經可以在船行上班,再學習的久一些,做個計吏也綽綽有餘。

    十四五歲的少年,已經將老邁的六七十歲的《算經》高手甩到了身後。

    這是一群已經明白“力”,明白“加速度”,明白“質量”的孩子,學習是痛苦的,但求知欲,在無知之時,最是猶如無法戒斷的癮,讓他們不管貧窮還是富餘,都樂此不疲。

    哪怕,他們現在學習的知識,似乎隻能做底層的一員小吏,甚至連小吏都未必會用他們。唐朝的上升渠道,和他們無關。

    這些“黔首”“工匠”“商賈”之子,通過科舉拚搏一條光耀門楣的道路,大約和張德在今年就造出一台小霸王學習機的難度差不多。

    極端衝擊力的一堂課,張德允許他們懷疑,但並不會去解釋。而是用數學來說話,潮汐和月亮的數學關係,地球和太陽的數學關係,都是實實在在反應在生活中。年、月、日,這是看得見摸不著的,但卻真實的無以複加,哪怕再過一千年,也是這樣的真實。

    萬年之前,千年之前,百年之前的人們,各有不同的人生際遇,但他們頭頂的星空、月光、驕陽,隻有微小的變化。

    春分秋分對農官們而言是了如指掌的事情,老農或許知道,但更多的是不知道,他們一代代不管種多少年的地,最終還是要求到那些掌握農時知識的朝廷中人或者望族世家。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