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十一章 沔風(1/2)

作者:鯊魚禪師字數:9090更新時間:2019-05-21 08:18:20

    沔州的碼頭越發的繁鬧,圍繞著碼頭,形成了狹長卻又規章的街鋪。青瓦白牆,竟是有了後世才有的“徽派”法式。又因長史是江陰人,於是又多了許多追捧拍馬的人物,蓋了吳地的房子,那又多了雋永內斂,甚是別致。

    街路修的齊整,除卻明渠之外,多有寬大暗渠。這些暗渠,或有石板壘砌的,也有陶製的“漢朝”式樣筒子,鋪設倒也沒用上水泥,反而燒製的青磚紅磚,多了不少。這些漢時長安的規製,不僅是江北如此,南岸江夏城,李道宗也是小心經營,很是花了一筆大錢。

    隻這夏秋多雨時節,就是撿著了天大的便宜,往年少說一半日子都要內澇捉魚,自全新規製之後,雖然碰上特大暴雨還是無奈,可終究大部分時候,不必出門逛街還要自備舟船。

    得得得得……

    四輪馬車在港區隨處可見,車廂頂上,坐著頭戴草帽的車把式,皮膚黝黑卻是相當結實。這些馬車,如今朝廷重新頒布了製度,往日的“逾製”,如今也僅僅是在超過八匹馬之後,才會有影響。

    “王君子,這是甚麽貨色?怎地還蓋了麻布?”

    街邊,擺著街攤,卻控製在暗渠內側的店鋪老板衝著車把式招手笑問。

    “淮南的白疊布,去年收的,新春到了貨。正要送去臨漳山。”

    這車把式分明就是個行腳商的做派,也不知怎地,卻讓人叫他一聲“君子”。也不知道是譏誚還是當了真,隻是路過的青衫士子,或是仗劍騎馬的人物,卻也不曾遮攔一番,可見在這地頭,這般“逾矩”的稱呼,也不算甚麽大事。

    “王君子,能做棉布生意,今年怕是要盤下一條船喲。”

    “哪裏哪裏,都是長史大人的照拂……”

    王君子笑著拱手,卻是學著獠人,稱呼長史一聲“大人”。不遠處有個賣早茶湯的老婦,聽到王君子的稱呼,頓時“呸”了一聲,嘴裏嘟囔著甚麽,遠遠地鄙夷看著王君子。

    車水馬龍,偶見有騾馬憋不住拉了一泡屎,頓時有人吵嚷,穿著別樣製服的港區衙役,便來貼了一張白簽,自己蓋了一章之後,又讓騾馬主人簽字畫押。那騾馬主人掏了十個開元通寶之後,垂頭喪氣地接過衙役手中的掃把簸箕,將那一泡屎掃了幹淨。

    待衙役們走了,這騾馬主人才罵罵咧咧地跑去街邊買了一個綁在騾馬後麵的屎兜子……

    和港區大街垂直的一條街,能接上漢陽城的朱雀街,兩邊也有人家,房屋多是木製,不過卻是和別處又不同的景象。道東多是純粹的木棚子,道西卻是多了竹樓。這其中的不同,卻和住的人有幹係。

    兩邊都是漢胡雜居,東邊倭人新羅人百濟人耽羅人多一些,西邊則是獠人南越林邑甚至六詔人多一些。

    前往臨漳山的車馬,都會從這裏路過,稅官有五十人的武裝稅丁在這裏駐紮。駐所的對麵,則是漢陽縣的白役,拿的是漢陽縣的工錢,也不曾說要拚死賣命,隻是維持一下這一帶的治安。

    開春運送新棉布、絲綢、蠶種等等物資的隊伍不少,哪怕僅僅是個芙蓉城的落魄行腳商,在江陰興許隻是個“貧苦”之家,但因為有了門路,咬牙一折騰,落地鄂州就是個中人之家。

    “吔!王君子,恁多棉布,你這是劫了哪家的棉船?”

    “鄉黨關照,得了淮南的舊年貨,今年新到,趕緊送去臨漳山。”

    “王君子,將來在成立置業,可要請我吃杯遷居酒啊!”

    “好說,好說……”

    寒暄聲中,道東的一家茶肆,陡然一聲弦音,便聽一個女子,用著很是別扭的荊襄版洛下音,唱了一曲《青玉案》。

    “王君子,也不急著一刻,不若過來吃茶,新來的倭女能舞關西鼓鼓,還能唱《青玉案》,連長安來的學子都說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