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章 新的發現(1/2)

作者:鯊魚禪師字數:7304更新時間:2019-05-21 08:18:40

    流竄在西域的探險隊記錄了鹹海的規模,環繞鹹海一圈之後,準備繼續西行時,恰好雷電交加飛鳥逃竄,於是鹹海的正式名稱,就被探險隊命名為“雷翥海”。在和長孫衝往來的書信中,這個名稱被定了下來,隨後經過敦煌、隴右、長安,都知道西方有一海,有類雷澤,多產鹽。

    繼續西行的探險隊規模縮減到了兩百人,在經過了一片不大的沙漠後,又遇到了一片海。隊伍中有人精通波斯語和羅馬語,又抓住了幾個來自弗林國的奴隸,便知道這片海被舊時大秦國稱呼為“好客海”。

    隊伍抵達時,恰好獵殺了一頭老虎,虎皮相當的完整,於是探險隊成員都覺得,此地果然好客,便將這“好客海”的名字,也定了下來。

    而這個名叫“好客海”的水麵,正是裏海。

    繪製的地圖陸續發往且末,程處弼收到之後,交由文書複製。他也是不怕有人來告他謀反,因為這些地圖,大多都用等高線,而非官方管製的輿圖。

    河中地區往西的物產,不斷地傳達向東方,敦煌的人摩拳擦掌,卻又望洋興歎。沒有人手,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探險隊有人發現兩海之間非常適合種植棉花,可那裏別說大唐,連突厥人都不曾看顧,本就是個雞肋之地。

    隻是農學子弟喜歡異想天開,打算挖一條兩千裏的大運河,這樣就能灌溉一片千萬畝級的土地。

    哪怕是返回西域時,探險隊中的農學子弟,還在感慨萬千:“可惜了,這片地不種,浪費啊。”

    盡管他們出現在裏海的時間並不長,但是波斯人和弗林國人都知道了他們的存在。一支兩百人的唐朝探險隊,就能輕鬆擊潰一個邊陲據點,這讓波斯人和弗林國人都感到萬分震驚。

    但是唐人沒有逗留,選擇旋即而去,又給兩國的精英留下了無限的遐想。

    真正遭遇損失的,實際上是波斯人,弗林國隻是損失了幾個流浪漢。兩個打了不知道多少年的世仇,弗林國還把唐人在“好客海”的微小軍事行動,當作“塞利斯”對波斯野狗的小小懲戒。

    “塞利斯”,正是弗林國對唐朝的稱呼,這個稱呼在漢朝時,就已經存在。

    不管怎麽說,真正吸引商人的,是“好客海”規模極大的堿蒿子,河套地區的堿蒿子產量,連用來填充關內道喜食白麵饅頭人們的肚皮都不夠。

    除了堿蒿子,探險隊並沒有返程的行囊中,有著並未告知敦煌的一顆二兩重“狗頭金”,還有質地上乘的玉石。為數不多的幾張虎皮,倒是讓西突厥的貴族們大為驚異,一時間“好客海”的虎皮,竟是成了一種怪誕傳說,引起不少西突厥貴族的注意。

    “裏海地區還產黃金的?”

    張德得知探險隊成果中,居然還有二兩重的“狗頭金”,也是詫異無比。在他的印象中,“裏海地區”真正牛逼的地方,在於其油氣田儲量的深不可測。在波斯盆地的油氣田被勘探之前,“裏海地區”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支撐世界一半石油輸出的黑色金礦。

    而哪怕是波斯灣能源勢力崛起,“裏海地區”的儲量依然深不見底,被轉移注意力的原因,是來源於因為政治,而非“裏海地區”油氣田枯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