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十章 老兵的糾結(1/2)

作者:鯊魚禪師字數:7672更新時間:2019-05-21 08:19:40

    於闐城西蘆葦關,郭孝恪帶著幕僚們視察屯田,除朝廷的官屯之外,來自民間的商屯數量,和敦煌一樣,都是明顯數量超過了官方。

    “隻憑這‘八牛犁’,太子當為後世敬。”

    以郭孝恪的身份,他本不該如此去點評帝國的儲君。左右幕僚雖然是親信,卻也張口想要提醒一下,但是郭孝恪自己卻很隨意,擺手笑道:“無甚要緊的,莫要這般作態。”

    “將軍,咱們也要效仿那些商人,在荒田邊緣打‘草方格’,然後植樹麽?”

    “再看看。”

    郭孝恪有些嚴肅,“有無成效,也就是今年的事情。且末前年就在這樣做,牧場倒是不曾減少。年初某前往磧南,路過皮山鎮,有‘西秦社’的於闐檔頭,言皮山鎮有牧場一千一百萬畝……”

    “一、一千一百萬畝!”

    親信們也是大驚,按照這幾年河北道,尤其是當年定襄都督府故地,一畝地隻要種草得當,是可以養活兩頭牛的。配合青料塔,以及豆麥種植,兩頭牛的份量,比遊牧重的多,出肉率非常可觀。

    唯一讓人詬病的,無非是口感罷了。

    朝廷在早年遲遲沒有直接打出敦煌打通絲路,主要還是財政問題。行軍打仗不是問題,打贏也不是問題,侯君集一路西進,直接打下圖倫磧東北,龜茲之流根本不堪一擊。

    但是,當年僅僅是維持西州伊州,按照一萬唐軍計算,僅屯田就要消耗十五倍以上的勞力。這還僅僅是初期的純粹投入,並沒有把“治安戰”“剿匪”這種斷斷續續的作戰計入。

    在當時,收益主要來源,還隻是掠奪和戰爭獲利。兩相一抵消,朝廷是虧損的,賺錢的隻有軍頭和隨軍商隊,最多再加上蠻族的貴族階層。

    不過隨著時間的退役,更新換代的農業技術農業工具,依托在當年還是校尉的程處弼之下,很快就爆發出了驚人的能量。

    隻需要少量的農業人口,就能維持極大規模的農業用地。到程處弼為且末都尉時期,敦煌方麵隻需要調撥給且末采買軍需的財政,剩下的,不過是程處弼就地采買,然後就能維持軍隊的進攻性,不需要和西州伊州一樣保守維持。

    良好的財政,良好的軍隊,孱弱的對手,自然是良性循環。

    在當時的“聖人可汗”眼中,這自然是“虎父無犬子”,程三郎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實在是慰藉聖心。

    民部的人從賬麵上,也沒看出有什麽問題,敦煌宮方麵的工作匯報,也是把賬目列的清清楚楚,一份給了民部,一份給了內府。

    兵部的調查也沒發現程處弼有什麽逾製的地方,隨軍的商隊多是關撲贖買,不曾直接和軍隊交易,操持“行榷場”的陰陽人死太監更是皇帝的人,怎麽可能出問題。

    於是在所有人看來,隻要是沒有抵達且末的人看來,這是程處弼武功蓋世兵法無雙,實在是天佑大唐,幸甚幸甚。

    唯有受了李績和張公謹照顧的郭孝恪,才琢磨出了味道。

    李績讓郭孝恪小心行事,如遇有變就依靠程處弼,現在看來,依靠的不是程處弼,而是程處弼身後那規模龐大的商屯、駝隊、馬幫、鏢局、會社。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