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十四章 探險家(1/2)

作者:鯊魚禪師字數:7582更新時間:2019-05-21 08:20:57

    琅琊王氏要恢複曾經的曆史地位,可能性為零,體製內混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三代努力不成問題。

    隻是時代變了,作為安平的母族,琅琊王氏參與了太多江南世家所領導的工商貿活動。大海之上,可沒有什麽“刑不上大夫”。惹惱了“王下七武海”,衝到老家來個“斬首行動”,可不會因為“禮不下庶人”就覺得羞澀。

    出來混,還要啥臉啊。

    “這諸事多有些許難處,冉氏蜀錦往常走武漢,能抵蘇州,再轉大洋。前往廣州、交州乃至真臘、佛齊番邦,多是要靠風帆大船。隻不過,蕃地陡然如混沌一般,有個叫東讚的,被李真人門下陣斬,如今蕃地往南,倒是太平了許多。”

    想了想,王團整理了一下思緒,“舊年有蹚道馬幫的老把式,咬牙帶人走了一遭黔中,用的都是川馬、滇馬,過六詔,又打著大唐使節的旗號,騙了驃國北地的蠻夷,一路西行,尋了驃國的北地土邦國道,直通蕃地之南,約是在泥婆羅東南的平地。”

    “噢?還有這等事情?”

    早先唐朝的探險家,大多數都來自華潤號和江水張氏。但隨著海外利潤和金銀礦的發掘,有餘力的家族,都開始了自己的探險。其中像已經蟄伏起來的範陽盧氏,他們的一個重要資金來源,就是對蒙兀室韋以及更北方民族的皮草貿易。

    每年的白狐、白熊皮,其中有二三成,是和範陽盧氏有關的。

    而這些皮毛,在貞觀年間,和絹布一樣,都是硬通貨。一張狐皮直接可以當一匹甚至五匹十匹乃至三十匹絹來用,這和真金白銀一個性質。

    王團說的這件事情,重要性在於一點,那就是這條道路如果走通,那麽進入蕃地的貿易,甚至進入北天竺和高達國的貿易,就增加一條陸路。

    海貿雖然回報豐厚,但投資極大,成本極高,風險同樣極高。而陸地貿易,運量可能少,但背靠唐朝這個龐然大物,任何一個唐朝商人,出國招搖撞騙,隻要能識字,基本就不會被土邦看穿。

    更重要的,王團的意思在於,可以通過黔中到六詔到驃國的這條路,將蜀錦和川茶武漢茶賣過去。

    北天竺多黃金,高達國同樣多黃金,一來一回,回報同樣豐厚。

    王團還透露了一個消息,那就是這條路的盡頭,似乎是在泥婆羅的東南。

    “說來也是奇怪,隻要過了驃國,翻越大河,便見稻田無數,畝產三石是有的。且當地農戶,懶惰非常,田畝幾不照料,實在是……”說到這裏,王團感慨一聲,“暴殄天物啊。”

    能產稻米,而且產量還不低,大河或許是恒河也或許是後來的雅魯藏布江。這地方還能有入口進入蕃地,老張大概猜測了一些,這地方不是後來的錫金就是後來的亞東。

    就算不是,也是這兩個地方附近。

    “居然能找到這條道路……”

    張德也是佩服,黔中過去的道路,一直就是有的。別說秦漢,戰國時期就已經存在黔中進入西南高原山地的道路,但人煙稀少,也沒什麽統治的收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