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十二章 順勢(1/2)

作者:鯊魚禪師字數:6910更新時間:2019-05-21 08:21:02

    長安城在正旦之後,就大量地出現了招募人手的掮客。牙行雖然叫人咬牙切齒,但到底還是有點用場的。掛在坊市街口的招聘公告,多是一張大大的紙,紙上筆走遊龍,待遇福利寫的一清二楚,堪稱是貞觀年間的奇景。

    舊年也沒有這樣誇張,但隨著對優質勞力的需求,後入場的權貴即便有實力,也未必能夠產生驚人的利潤。

    巧取豪奪這個資格,此時真正能算數的,隻有皇帝陛下的走狗忠犬們。

    “熟練工”這個概念提出來不久,但被人們認識,可以上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當然了,它的本來麵目,可能就是xx年工匠或者xx大工之類。

    隻是對平頭百姓而言,“熟練工”更加容易理解。

    經過多年的磨合,大河工坊出來的“熟練工”是不愁自己找不到活幹的。即便是再蠢笨的突厥奴工,在學會絲麻並線之後,十年時間,足夠讓她們成為手腳最麻利的產業工人一員。

    十年,足夠讓一個突厥婦女流暢地說一口地道的河西方言,然後進一步說一口地道的帶著河西口音的長安方言。

    “洛下音”她們能聽得懂,但卻是不會說的,沒有這個環境。

    在通過自己的辛苦勞動,換取了脫籍之後,這些突厥婦女不會和那些“十年臥薪嚐膽”的男人一般,琢磨著如何複國,而是想找個老實人嫁了……

    這年頭,大河工坊出來的熟練女工,還真不愁老實人接盤……不是,老實人娶她。

    說起來也是無奈的事情,不同地區不同工坊不同環境的工人待遇,差距大的驚人。比如石城鋼鐵廠,它如今已然是成為幽州和遼東一線最重要的基石,丁口稠密度早就超過了幽州。同時周圍如營州等地的耕地,被迅速開發,又因為產業需求,工人的肉食攝入量,是遠遠超過淮揚蘇杭的。

    盡管說起來,淮揚和蘇杭,遠比遼東要富庶,但要說工人甚至是奴工的生存條件,淮揚和蘇杭的奴工,幾乎等同於最低等的家禽家畜,不存在改善條件的餘地,因為在這些地區,奴工就是消耗品,和桑蠶米麵是一個級別的。

    真正獲益的相對底層又相對數量較多的階層,基本都是市民階層。不管是長安洛陽還是淮揚,因為城市的特殊地理條件和政商環境,導致最早享受教育、環衛、就業的人群,一定是城市的中下階層。

    這同樣是不因意誌而改變,純粹是利潤使然。

    長安如此,洛陽如此,後來的武漢同樣如此。

    “使君,這武昌書院說是要效仿臨漳山,李君還想上表洛陽,使君覺得如何?可要和李君商談一番?”

    “李景仁有自己的主張,他到底已經不算李道宗的兒子,而是交州李道興的。勳貴倘使沒有武功,很難再有進步,比科舉,他是那塊料嗎?但是興辦學校,卻是要緊的,這是和修橋鋪路一般的德行。”

    “可是,新立武昌書院,公開說要效仿臨漳山,非是漢陽書院,這……這要是引起非議,怕是紛紛擾擾一時也絕不了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