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十二章 辦事(1/2)

作者:鯊魚禪師字數:8652更新時間:2019-05-21 08:21:40

    慕斯部是一個極小的部落,嚴格地說,他們被稱作吐火羅人的原因,僅僅是因為唐朝為了方便,懶得去區分他們到底是突騎施人還是吐火羅人還是突厥人或者土鱉人。類似的小部落,大概兩三代人左右,就會滅亡然後重組。

    即便是突厥阿史那氏,尚且都不能保證能夠繼續保持氏族流傳下去,何況這種螻蟻一般的袖珍部落。

    所以,哪怕是遭遇了“捕奴隊”,慕斯部和大多數的吐火羅部落部族一樣,有著嚴格的流程。

    首先是激烈的反抗,這很重要,吐火羅各部的生存環境相當惡劣,比黑水靺鞨的生存條件還要差。這也導致他們對有限的“資源”十分看重,所以不管是突厥人還是波斯人,隻要來攻打,一定會激烈抗爭。

    其次是打不過就快速認輸認慫,這同樣很重要,因為“資源”有限,所以耗不起,一旦地區霸權死磕,就是滅族,從無例外。

    最後是抱大腿跪舔要不惜一切代價,這是最重要的。原本西軍接觸吐火羅人的時候,發現了他們極其野性戰鬥意誌和毫無下限的跪舔強者並存,於是頗有一種看吐火羅人都是精神分裂者的意思。

    不過接觸久了之後,唐人從故紙和竹簡木櫝堆中,發現這尿性,和漢末烏丸之流,簡直是如出一轍。

    唯一不同的是,吐火羅這裏既沒有公孫瓚,也沒有曹孟德。有的隻是比他們好不了多少的西突厥,了不起再加一個破落戶波斯。

    總之就是一種跪舔強權不可得的狀態,而現在趕巧了,西域的權力替換極為迅速,唐朝在內部進行洗牌的同時,又不斷地對外輸出壓力。

    武德老臣、前朝餘孽、世家大族、北地戎狄……這些壓力以人力物力財力的形式,一部分一部分地轉移到了西域。

    比如“黨項義從”,在緩解吐穀渾故地壓力之後,李董又迅速地把他們當作擦屁股紙,直接肢解,根本不給“擁兵自重”的機會。

    再比如“博陵崔氏”,某條自滅滿門的瘋狗在把自己兒子送到某條江南土狗那裏之後,直接開了嗜血,來了個大殺特殺。整個“博陵崔氏”的精華部分被屠戮也就罷了,剩下不少還死在了流放西域的路上,而“紮根”西域的這些餘孽,也隻能努力巴結地方軍頭。

    而這些李董的手下敗將們,雖然在中國是屬於倒黴蛋失敗者,同時還不得不給李董在西域建設添磚加瓦,但他們在吐火羅人眼中,自然是“大國上邦”之人民,絕對的高大上。

    所以,盡管“捕奴隊”的過程很不好,但其結果,對吐火羅弱小部落的某些群體而言,依然是幸福的。

    不管是西域還是河中,貞觀年間的這片地區的女子,除了大貴族,哪怕是小貴族,都是等同財物。初到此地的唐朝官員往往在斷案的時候,會發現社會倫理上的極大衝突。比如兩個家族,有一方的女兒被另外一方殺死,受害者父親的憤怒,並不是出於自己的女兒被殺,而是自己的財產被毀……

    這讓初到西域的大部分事務官都無法接受無法適應,這也導致了甚至催生了大量唐朝官僚,天然地具備“教化胡虜”的責任感。

    其實他們自己也說不清楚為什麽會有這種感情,但往往這種官僚,反而更加受西軍的庇護,受胡女的尊敬。

    因此在耳濡目染之下,許多胡女聽說中國之官,最大為“相”;中國之爵,最高為“公”,於是往往稱呼本地縣令縣尉主薄等為“相公”。

    此事傳到洛陽的時候,也是讓人哭笑不得,因為洛陽本地某些人家,也偷偷摸摸這樣稱呼自家家主,可謂東西呼應,可謂“君子”所見略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