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章 禍害鄉裏(1/2)

作者:鯊魚禪師字數:8118更新時間:2019-05-21 08:22:19

    江夏並線廠,今年新投產的一條並線生產線,主力生產產品是新標號的混紡線。這種加入了植物膠、絲線、桑麻線、火麻線的新產品,目前是長江中下遊的主力漁業耗材。

    在貞觀十五年的時候,大河工坊就嚐試過在其中加入鐵絲,隻不過當時鐵索鐵絲生產還受技術製約,所以產品隻有實驗意義。

    在穩定鋼鐵產量之後,江夏並線廠提供了一種新的產品,其中以鋼絲為中心索。十二支混紡線二次並線行成一股更粗的線索,再六至九股三次並線。這樣的繩索,用來拖拽小須鯨輕輕鬆鬆,如果是栓在捕鯨叉上,灰鯨這種噸位的巨獸,照樣硬生生拽出水麵。

    至於在淺水區雙傳拖網作業,這種繩索擔當繩綱也是毫無壓力。

    “原本也就是想著架橋修路便當一些,沒曾想居然賣的不錯,江東的漁船大受歡迎。今年產量有點跟不上。”

    視察江夏並線廠的時候,作為女工生產區的副廠長,從河套調過來的一個羌女很是意外地跟張德解釋著。

    “莫廠副覺得有沒有必要開辟新廠?”

    “要肯定是要的,不然到明年,肯定是產量跟不上。”

    作為王祖賢的老婆,莫廠長也不是沒有見識的普通羌女,否則也摁不住“王東海”他爹。

    “嗯。”

    張德點點頭,也沒有立刻決定下來。

    這時候生產什麽都不愁銷路,隻要東西合用,基本上就消化的幹幹淨淨。再如何,這到底也是個物資匱乏的時代。

    更何況這個時代的不少人,還被某條土狗給喂的嘴刁了。

    江夏並線廠本身都隻是大河工坊某並線專區的粗暴複製,廠齡不長,但產量已經跟不上需求。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才是現實,麻線經不住水泡,要是不曬,就會腐爛斷裂,對漁民來說,這是極大的損失。

    而新式的線索纜繩,解決了“長時間”的使用問題,也就等於大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這是很受漁業歡迎的,不是個別人個別團體,而是整個行業的現實需求。

    然而這也不是憑空冒出來的需求,除了消費時常之外,人們對新鮮魚蝦的消耗是有限的,捕魚一百斤,往往能夠一半就非常不錯,剩下的,就要進行醃漬。

    而醃漬所需要的鹽,在以前,是直接幹死絕大多數的底層漁民。

    蘇杭大部分的漁民能夠製作鹹魚,以“幹貨”的形式將醃製品賣到漠北漠南,鹽業的整頓變化,同樣是前置條件。

    至於運輸工具的改善,邊疆環境的改善,那都是細枝末節的程度。

    一根能夠經久耐用的纜繩想要生產出來,能夠輕鬆地升帆降帆且不用擔心斷裂,還要價格相對低廉,這是相當複雜的問題。

    每一天每一個時辰,南北東西的航線、陸路之上,其消耗的繩索,或許都是以百裏為單位。這不是一個區區兩千五百人的江夏並線廠能夠在此時承擔的業務,所以,開辟新廠是肯定的。

    隻不過,老張心中打了點小算盤,新廠蓋在哪兒,誰去蓋,招什麽樣的工,拿什麽樣的訂單,都是略有水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